丽水缙云县烟草专卖局:“香溢红色驿站”暖“新”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0-19





今年以来,丽水缙云县烟草专卖局切实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成多家“香溢红色驿站”,驿站在缙云县域范围内发挥功能,群众对驿站的知晓度逐渐提升。在建设过程中,缙云县烟草专卖局着眼于服务群众,不断强化党建引领,逐步建立健全“香溢红色驿站”“四联”管理机制,在建成基础上探索打造“个性”驿站,让驿站成为“地标”的同时,不断延伸驿站功能,创新采取“新机制、新个性、新阵地”“三新”策略,让驿站完成新升级,成为群众的“暖心港湾”。

图为:“香溢红色驿站”内群众一同观看党的二 十大开模式实况直播。(夏浩坚  摄)

完善“新”机制 驿站管理新升级

缙云县烟草专卖局在建设“香溢红色驿站”过程中,分析建设难题,总结建设经验,在明确责任部门、工作职责和优化服务方案上下足功夫,逐步建立健全了“联商定案、联动宣传、联袂行动、联评激励”的“四联”管理机制:本单位的营销部门与党建部门联合商议后,为驿站量身定制涵盖“功能选择与发挥”、“驿站长成长渠道”等元素的成长方案,让驿站能够按照方案快速建成并发挥功能;以青年员工、专业人员为主要成员的宣传专班小组,则会与驿站长联合提炼驿站建设经验,不定期在重要媒体刊物上刊登文章,或者通过钉钉、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融媒体平台积极宣传驿站建设的优秀案例和优秀驿站长的事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高驿站知名度;党支部与驿站联合谋划“每月驿站主题活动”,驿站与社会性组织联合开展公益性活动,逐步在驿站辐射区形成公益服务生态圈;党小组与营销小组联合,围绕活动开展情况、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对驿站定期考核,选拔一批“星级驿站”,来激励驿站迭代升级。

“香溢红色驿站”机制的建立完善让驿站管理完成新一轮升级,为后续在缙云县域范围内广泛建立驿站提供了可复制的策略。

发展“新”个性 驿站服务新升级

驿站既讲究共性也追求个性,缙云县烟草专卖局今年重点建立了若干家硬件条件突出、示范效应突出、特色亮点突出的驿站旗舰店,其中“红色基因活动站点”以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等红色研学活动为主要内容,驿站内会定期更新上墙内容。近期在驿站内组织零售客户、附近居民一同观看党的二 十大开幕式实况直播、邀请抗战老兵来讲红色故事等,驿站活动丰富,红色氛围浓厚。“政策法规宣传站点”以知识科普、普法教育为主要内容,驿站长、“香溢”志愿者、专业人员会不定期在驿站内开展宣讲活动、张贴海报,为群众宣传最新疫情防控知识、法律法规动态、烟草专卖知识等,让驿站成为科普的小型站点;“矛盾纠纷调解站点”以调解民众纠纷为主要内容,驿站长兼任“共享法庭”庭务主任,接收群众诉求,群众可在驿站内登记,驿站长主动为之调解纠纷、平息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便民服务代办站点”以提供指导办理证件为主要内容,驿站内配有办 证指南二维码,群众可以在线获取当前办 证政策、申请途径、执法人员联系方式和相关法律法规等信息,专卖办 证人员会定期在驿站现场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

“个性”鲜明的驿站不仅成为了“地标”,也为其他功能完整,硬件较好,标准统一的驿站标准店提供建设方向。

图为:志愿者在“香溢红色驿站”为零售客户做普法宣传。(吴轶文  摄)

构筑“新”阵地 驿站功能新升级

依靠“香溢红色驿站”建设经验,缙云县烟草专卖局在上级政策指引下,着眼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强化党建引领,结合“新”特点,科学调研,精心选址,在“香溢红色驿站”嵌入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明确站点责任人,保障站点规范化管理、服务管理。站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配备桌椅、饮水机(热水壶)、报刊书籍等设施设备,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伤可急救”的爱心服务。

此外,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从新业态、新群体生活工作出发,进一步织密服务网,不断拓展站点新功能,配置了应急药品“百宝箱”,提供夏日送清凉、旧衣回收捐赠、义务拍照等志愿服务,“配送”关爱,“快递”爱心,让户外劳动者能够在驿站感受到温暖。同时缙云县烟草专卖局还尝试在部分站点增设意见簿、留言墙,让附近居民、户外工作者参与留言,主动倾听他们的需求,从而提供更加贴心、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图为:“香溢红色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如外卖员等提供爱心服务活动现场。(夏浩坚  摄)

接下来,缙云县烟草专卖局将进一步增强“香溢红色驿站”阵地建设力度,持续激活驿站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边界,不断升级更新驿站,让驿站更好地为群众。同时缙云县烟草专卖局将进一步把“香溢红色驿站”打造成志愿服务的平台,鼓励干部员工、青年志愿者在“红色驿站”开展公益服务,用志愿服务力量保障驿站长久运行,从而打造出一道靓丽的社会风景线。(丽水缙云县烟草专卖局  周妙珠)



  转自:咸宁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