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顺叫车携手《人民交通》在京进行业务研讨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1-19





万顺叫车成立以来的迅速发展,引发业内广泛关注。1月18日下午,业内外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分析万顺的业务模式,探讨网约车市场的发展方向。

万顺叫车董事长周正清、《人民交通》杂志社社长郑德岭、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韩修国、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宋朝义、原中央政法委研究室主任黄安生、最高人民法院巡视员于新年、人民日报社政治新闻版主编苏显龙出席会议。
 

国际商报、经济日报、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新闻、光明网、凤凰网、中国网、央视网、今日头条等十几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
 

万顺叫车董事长周正清首先介绍了万顺叫车的基本情况。他说,万顺以独特的“合伙人制”迅速在网约车市场安营扎寨。万顺叫车让每一位加入团队的车主都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拥有公司股权,享受期权红利。这一发展核心的最大亮点是不收司机一分钱。
 

周正清董事长介绍说,2017年9月,万顺叫车通过了“全国线上服务能力认定”,获得国牌。目前,万顺叫车已经在全国338个城市中的218个设立分公司254个。截至1月18日,共拿到地方合法经营牌照49块,是全国网约车系统获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最多的平台。
 

国资委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韩修国对万顺叫车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万顺叫车把高质量出行服务带到城镇乡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万顺叫车立足三四线城市,解决城乡出行问题,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特点。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宋朝义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出行的质量又有了新的需求。大量私家车效能发挥不完全,万顺叫车发展智能交通、整合社会资源,可更大发挥经济效应。
 

中央政法委研究室主任黄安生对万顺叫车的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强调,万顺叫车这颗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万顺叫车一定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把“合伙人制”这一模式充分利用好,将来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巡视员于新年希望万顺叫车能发挥网约车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用户服务。在商业上模式可以颠覆一切,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变生活方式。
 

北京双骏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君芳着重解读了和网约车相关的法律问题。她说,企业必须合法合规经营,执法机关对于新生事物也应该具有相当大的宽容性,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活力。随着网约车行业的飞速发展,相关政策也会逐步开放,相信万顺叫车一定会兴旺发达。
 

万顺叫车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一些曲解和质疑,甚至有人指责万顺叫车的经营模式疑似传销。在媒体提问环节,有多名记者就此事向万顺叫车董事长周正清提问。周正清回答说,我国法律对传销有明确界定。万顺叫车不收合伙人一分钱,绝非传销,而是送就业,送股份,是用善心、善愿、善行让普通从业者免费成为合伙人,这完全合法合规。万顺叫车的业务模式是“互联网+出行”的新业态,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积极响应。
 

会上,万顺叫车公司与《人民交通》杂志社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人民交通》杂志社社长郑德岭表示,将立足于“大交通”的发展理念,坚持“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与万顺叫车公司携手合作,积极促进公共交通出行领域的变革,为更好地“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服务交通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转自:参考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万顺叫车扬州、新余分公司获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万顺叫车扬州、新余分公司获网约车经营许可证

      致力于将智慧交通推向全国338座城市改变公共交通行业生态环境的万顺叫车,再获喜报。
    2017-11-29
  • 摩拜引领未来交通 创新驱动发展

    摩拜引领未来交通 创新驱动发展

      改革时代的优越环境催生了创新发展的好机遇,培育首创了智能共享单车模式的摩拜单车正是国家双创政策下诞生的新兴企业。摩拜单车不仅让共享单车摆脱了停车桩的束缚,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方式和运营模式都有巨大突破。...
    2017-11-30
  • 2017互联网+交通运输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盛大开幕

    2017互联网+交通运输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盛大开幕

      摘要:发展智慧交通以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改善公众体验、优化交通资源配置是当前交通行业最重要的任务。但我国交通智慧化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交通运输行业整体仍面临信息不开放、协同效率低、治理能力...
    2017-12-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