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提两会“契约精神” 中企信办用数据给企业“画像”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   时间:2019-03-19





  新华社3月15日电,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圆满完成,并于当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闭幕仪式,会议重申了《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确定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2019年工作重心。


  此前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我国现代信用体系的建议》被纳上决议日程,初步同意其提出的把建设现代信用体系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之一,把“公开性”作为建设现代信用体系的核心标准的信用工作开展思路。

 

 image.png

 

  (信用是企业的名片)


  记者从北京中企信办信息管理中心(简称中企信办)了解到,虽然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上做了一系列工作,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存在信用造假现象,仍然有人重蹈失信覆辙,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然存在疏漏。


  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国内信用体系“公开性”的不足。据中企信办内部人员透露,目前企业了解合作方信用信息的主要方式仍然通过口碑、广告等缺乏精准来源的信息渠道,双方在企业信用方面存在信息偏差,难以对合作风险进行评估,这是我国目前信用体系的短板。


  就这一问题,尚福林在《关于加快建设我国现代信用体系的建议》中提出了解决方案,建议从提倡契约精神入手,把商业信用作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诚信情况作为政府采购、商业招投标等的重要门槛,切实把“公开”原则置于资本市场“三公原则”之首,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信息披露质量,严厉打击虚假披露等行为,完善商业信用价值实现机制,给投资合作者一个真实的公司。

 

 image.png

 

  (中企信办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推进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


  不过中企信办负责人也表示,基于信用的市场化优胜劣汰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在完善信用监督长效机制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他向记者解释,失信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软肋,目前信用建设体系在信息及时收集、全方位便捷共享、有效保密措施方面建设还有待提升,还需要从操作层面降低获取企业信用评估的难度。


  据了解,中企信办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推进委员会和中国改革报社《信用中国》新闻周刊已开展战略合作,寻求在中小企业信用研究,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等方面的深度拓展,运用大数据技术,从行政处罚、不良行为和贡献三个方面形成“企业信用画像”,推进企业信息公开,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起无死角的信用监测评估体系,落实覆盖全面的信用监督机制建设工作。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