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当先中蕴人之王树清:和中蕴一起走得更远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25





  自2010年7月9日《一马当先中蕴人》栏目推出了第一期人物开始,至今已经连续做了4期,拥有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的优秀中蕴人的事迹,无不鼓舞着关注栏目的众多读者们。本次被访者的身份较前几期略有不同,他并非中蕴的在职员工,而是一位普通的内蒙古牧民,因为中蕴的到来,他成为中蕴在锡林浩特市忠实的合作伙伴。四年的时间里,共同的经历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中蕴人”……

一马当先中蕴人之王树清:和中蕴一起走得更远

  今年43岁的王树清,居住在位于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的白音锡勒牧场桃林塔拉分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既是他生长和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所热爱的马产业蓬勃发展的宝地。对于他来说,养好一匹小马驹就是他一生的事业——“我属马,小时候家里就养马,从小我们都会骑马,我对草原有感情,对马更是有深厚的感情。从2010年我养品种马、竞技马,到后来搞养殖马、挤马奶,跟马的感情依旧那么好,每天看着马特别高兴,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心情也特别好。”

  和传统牧民一样,最初王树清只是作为养马的散户,自家挤了马奶,做小规模的销售,“马奶它具有一种稀缺性,不像什么地方都可以养马,都可以做出这么优质的马奶,这是有客观条件的。锡林浩特草原的天然优势、马匹的优势,再加上马奶的稀缺性,我感觉未来市场应该是不错的,但那时只是小规模的散户,对我们牧民来说,真正的机会是遇见中蕴之后。”王树清说。

  2016年,中蕴企业(中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积极响应上级精神,于当年推动“马奶精深加工”项目落地中国马都锡林郭勒,建立了内蒙古中蕴马产业集团,作为全球首家集马文化产业、马科学产业、马产品产业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高技术开发企业,建设伊始,内蒙古中蕴就肩负起了引领中国现代马产业破题发展和带动内蒙古大草原牧区牧民脱贫致富的双重使命。

  而王树清和中蕴的结缘,就是在企业创建之初,向当地牧民采集样品做马奶发酵的技术实验。“我和公司的经理马荣杰是老相识,他专门来我家找我,大概介绍了一下企业情况,又从我这购买了少量马奶,用于发酵酸马奶的研究实验,那是公司第一次买我的鲜马奶”时至今日,王树清对当年回忆依旧清晰,“2016年鲜马奶是实验和研发用,从2017年就开始批量收购了,公司对周边养马的牧民做了很多宣传,我们看到价格给得合适,能增加我们的收入,就开始和公司合作。”

  但是,最初双方的合作之路走得却没有王树清说得那么轻松,本着以“做最好的大健康马产品”为定位、以“全球大健康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中蕴马业,真正将马产品以科学化、标准化、工业化实现量产,在收购生马奶、鲜马奶的阶段就有着严格的数据体系和检验标准,这让一向以原始劳作模式为生的牧民们产生了不少意见,王树清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自己挤马奶卖的时候,对卫生条件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但中蕴公司要求特别严格,各项检验数据有17项。起初我们不了解情况,完全接受不了这样的把关和严控,和公司产生了不少的矛盾”王树清回忆说,“我们天天送马奶,送了还不合格,拉了去拉回来,费用增加了,我们牧民也不高兴呀,有人说:‘我们做了这么多年马奶了,你们知道个啥呀!你们条件太苛刻了!’用这种语气跟工作人员去交流,有的人还要干仗。”

  面对牧民的质疑,中蕴的工作人员既不冒进也不退缩,而是用自己摸索出的一套法子解决问题:一是给牧民讲道理,二是上门现场指导。对此,王树清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情势的扭转过程——

  “公司细心地给牧民们做思想工作,用最朴实的语言给讲道理:如果企业把这个收购指标放宽了,一旦产品出了问题,不仅卖不出去,就算走向市场也走不远,这样所有人的工作不都白做了?”王树清说,“不光反复地讲道理,公司工作人员还来到牧户家里做现场指导,演示操作流程,找到问题所在,比如鲜马奶的冷却,如果挤完不及时放冰箱、不及时地降温,马奶被运到公司以后,酸度超标了、细菌也超标了,肯定不合格。通过工作人员的演示指导,牧户们才慢慢了解挤完后需要过滤降温或者搅拌降温,放到冰箱里,把温度控制好,这样做,酸度才合格。”

  如王树清所说,经过长期耐心、细致的工作,收奶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同时在对马奶产品这项新生事物的共同摸索、交流过程中,牧民和公司的关系也从单纯的供给关系变成了真正的合作伙伴,“现在来看当时的情况,虽然因为检验不合格受到一些损失,但是长远来看,跟着公司把质量做好了,会给你增收的!以前咱们都在做散户,它的规模会很小,卖不了多少,有了中蕴公司来收马奶,你的生产量上来了,给牧民经营带来很大的帮助,收入也多了!”

王树清养的马以及存储马奶的罐子

(王树清养的马以及存储马奶的罐子)

  面对采访者,王树清也大大方方地透露了自己马场现有的规模、产量和收入:“开始养殖那会儿少,一年就是二、三十万的收入,现在一年要翻倍地增长,六、七十万没问题!100多匹马,冬天一匹能出3~4斤奶,夏天高峰期一匹能达到8~10斤,每天最高产量在800~1000斤吧!”

  这些数字对于王树清来说,是多年来资产变化的证明,而对于闻名中外的塞北产马区锡林郭勒草原来说,则是马产业项目深度开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缩影,而其中正是有了支柱企业中蕴的带领,养马的牧民们迎来了新的创收机遇。

  当被问及他所理解的“蒙古马精神”,王树清神情为之一振,“这蒙古马精神我太知道了!我们家就天天养着蒙古马,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畏艰辛,蒙古马很皮实,几乎一年也不生病!蒙古马精神在内蒙古太、太突出了,像我们牧民起早贪黑,早晨3、4点钟就起床,晚上干到9点多;像中蕴的不少职工,收奶啊化验啊,送奶的时间晚一些,他们都要加班,蒙古马精神在我们这些劳动者身上发挥地淋漓尽致!”

  而在众多的中蕴人中,王树清认为最具备蒙古马精神的人,是曾任原材料采购部部长、现任中蕴马术俱乐部总经理的王顺——“印象最深刻就是王顺,他天天跟我们牧民打交道,是很辛苦的,工作难度也比较大。就像之前说到的牧民当时对收奶标准不理解这件事,不少牧民故意跟他干架、找事骂他,他真是受了不少委屈。另外他很务实,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打工的、是给公司干的那种想法,他就给自己干,就有这么个态度。他这个态度非常好。”

  说起处得和哥们儿一样的王顺,王树清讲得滔滔不绝,而说起他要感谢的人,王树清更是打开了话匣子—— “说一千道一万,得感谢人家董事长王文兴,了不起!有一年冬天,董事长来我们家,看一看牧民挤奶的情况,他给人印象很低调、很和蔼、很务实,非常关心我们牧民的生产生活。我所讲的一些情况,他都会记下来,回办公室后好好分析,然后变成某些决策。”

  不是在编的中蕴员工,却已算合格的中蕴人,王树清早已融入了中蕴大家庭,也成为中蕴为之奋斗的马产业的一份子,他喝过、用过所有自己生产的产品,“产品口感啊、质量啊做得都非常好,我希望公司越做越大,越走越远,这样的话我们牧民做的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和公司一起走得更远。公司把产品做得更好,销得更远,做得更大,我们这些牧民跟着沾光呀,是吧?”

  转自:中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