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集团:百年国企重生路 再造转型新样本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9-10





  “徐矿集团是个具有136年历史的百年企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纯正的红色基因,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启蒙。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一代代徐矿人创造出无数足以让历史和世人铭记的壮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徐矿人率先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主动探索实践,曾创造过一系列全国第一。进入新时代,徐矿以服务全省能源安全保障为使命担当,以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为目标追求,深入解放思想,坚持系统思维,破除矿关人走宿命,探索转型重生新路,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行业前列。”


  变“迷茫”为坚守


  破解资源没了如何服务江苏能源保障的困局


  改革开放40年来,徐矿集团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徐矿发展路子不明晰,主业不突出,战略摇摆不定,加之受本部资源枯竭、矿井关闭、内部管理等因素叠加影响,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干部职工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


  面对迷茫和困境,2017年下半年以来,集团新一任领导班子,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主业发展、坚定产业报国,广泛深入开展“走访转”活动,300多名中层干部深入一线大调研,征求到意见建议1422条,汇聚上下智慧形成了:聚焦主业、聚力转型,做大做强煤电化核心主业,盘活品牌技术人才等无形资源和开发土地铁路电网等存量资源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找到了一条符合徐矿实际、能引领徐矿走出困境的转型发展路径。


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采煤工作面


  坚守这条路,扭转了多年亏损局面。聚焦主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实现破局突围。2017年实现经营利润22.5亿元,其中帐面利润6.5亿元,补还历史欠帐等费用支出16亿元;上缴税费25亿元,比上年增长47%;逐步恢复职工工资原标准和企业年金等七个方面的福利待遇,职工平均工资较上年恢复性增长35%,企业初步走出了艰难的困境。2018年上半年,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营业收入同口径比增长12%;实现利润14亿元,其中帐面利润5.02亿元,补还历史欠帐等费用支出近9亿元;上交税费16.06亿元,同比增长22%;在岗职工收入在基数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又同比增长14.87%。


  坚守这条路,更好服务江苏能源保障。牢记省委娄勤俭书记关于“徐矿到煤炭大基地去布局,延伸煤电、煤化工链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嘱托,牢记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的使命,围绕主业发展,紧跟省际能源合作,布局建设了“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一带一路”能源服务、省内清洁能源六大基地,致力于把省外清洁的能源资源源源不断的送往江苏。


  变“包袱”为财富


  破解“矿关了、人怎么办”的煤炭行业难题


2018年8月,徐矿集团召开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大会,推动企业加快向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徐矿力量。


  “矿关了,人怎么办”这是困扰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难题。进入新世纪,徐州矿区资源枯竭、矿井衰老,先后关闭18对矿井,2016年化解煤炭过剩产能涉及职工2.1万人。矿关了,品牌还在。徐矿的煤矿、电力建设运营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徐矿充分发挥品牌和人才优势,到富煤省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以技术管理为主的外包服务,把人员“包袱”变成创效财富,把无形资源变成战略资源,把成熟劳动力变成高效生产力,探索走出了一条关闭矿井重生新路。张集矿关闭后走出去开展服务外包,托管2个矿井、安置1000人就业、年创收入2亿元;秦源煤业公司今年上半年矿井关闭前超前谋划服务外包项目,人员妥善分流,实现了“无阵痛”关闭。目前境内外煤矿服务项目12个、电力维运项目5个,创业人员6200人,2017年创收11.5亿元,创利1.4亿元,今年上半年创收9.4亿元,创利超1亿元。


  以煤炭为基础,带动其他服务业充分发展。聚焦煤矿这个优势点,积极向电力、工程施工、灾害救援等行业拓展,通过协同化、融合化发展,最大限度把要素资源转化为创效财富。垞城电厂在不到3年时间开发电力运维项目8个,创利2400多万元;庞沃电力公司成立2年,去年收入5030万元、利润405万元,今年有望实现收入和利润双翻番。


  以国内为基础,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徐矿主动走出国门,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标杆,继去年成功签订了总价2.6亿美元孟巴三期合同的基础上,今年7月又签订了总价7300万美元的土耳其波亚克煤矿项目,目前埃塞俄比亚、塔基克斯坦、俄罗斯、南非、越南等国际能源市场开拓稳步推进。


  变“迹地”为金山


  破解资源没了如何服务江苏能源保障的困局


配合地方政府,利用采煤塌陷地建设的4A级旅游景区潘安湖湿地公园。


  矿关了、地塌了,衰败的采煤迹地如何发展。徐矿以满眼都是资源的理念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实现了存量土地、采煤塌陷地、铁路、电网等资源的盘活和价值放大,造福矿区,造福百姓。


  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推进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融合,累计投入生态治理和村庄搬迁资金42.47亿元,治理采煤塌陷区21.95万亩,建设湿地公园、水源涵养区和新农村特色小镇。其中配合地方政府利用采煤塌陷地建设的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九里湖风景区、安国湿地公园,成为徐州生态建设新亮点,把采煤迹地变成了绿色青山、金山银山。


  坚持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主动融入地方,与贾汪区委区政府合作,利用原权台矿、旗山矿工业广场,建设的生态文化特色小镇、共建产业园区、徐矿新城三个项目扎实推进;与徐州市政府、华为合作,利用原庞庄矿工业广场建设的大数据项目,是目前淮海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营;与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合作协议,在产业转型、土地资源盘活、综合保税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战略合作。


  对话


  “跳出徐矿谋发展”是徐矿解放思想的思路之一,那么,徐矿是如何实现产业链延伸,从而助力主业发展?


  徐矿集团:围绕煤基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电力、煤化工产业。抢抓苏新、苏陕、苏蒙合作机遇,与五大电力公司等央企合作开发建设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电力产业在徐矿产业链上实现了“从无到有”,在机组参数上实现了“由小变大”,在空间规划上实现了“以点带面”,现有控参股电厂17个,其中省内电厂8个,权益装机容量877万千瓦。


  煤化工产业发展方面,着力发展煤制甲醇项目。陕西宝鸡6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创下日产量2313.6吨的国内外同类装置最高纪录,甲醇品质始终保持欧盟“AA”级等级,荣获“中国甲醇行业优秀企业”称号,位列“2017年度全国甲醇产量20强”第17位。目前,二期90万吨/年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中。


  煤矿曾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徐矿是如何在保证生产的基础上,找到绿色发展路径的?


  徐矿集团:坚持高耗企业低碳发展,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协同发展为路径,集上游生产矿井、煤炭贸易,下游热电联产、建材生产为一体,促进资源在循环中利用、排放在循环中减量,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净和环境的最小影响。生产基地由内向外转的同时,为全省经济发展空出了宝贵的环境容量,输回了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积极建设花园式矿区,打造“出煤不见煤,是矿不像矿”的新型煤矿,郭家河煤业公司建成智能、生态、环保的中国第四代煤矿。加快矿区的美化、绿化,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


  徐矿探索利用关闭矿井的工业广场等,建设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等。2017年10月27日,徐矿与贾汪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关闭的权台矿、旗山矿等工业广场,建设生态文化特色小镇、产业园区、徐矿新城。2018年6月21日,徐矿集团与泉山区、徐州世纪凤凰文化传媒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关闭矿井夹河矿建设成徐州世纪凤凰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


  众所周知,徐矿是我省的能源保障“卫士”,而江苏又是能源消耗大省,在能源保障方面,徐矿都做了哪些工作?


  徐矿集团:作为新中国基础能源供应基地之一,建国以来徐矿集团累计生产煤炭9亿多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下半年以来,徐矿认真贯彻省委娄勤俭书记关于到国家煤炭大基地去布局,延伸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主动到国家煤炭大基地和“一带一路”去布局,建设好“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一体化、“一带一路”能源服务、省内清洁能源六大能源基地,拓展清洁能源、外包服务和国际产能合作,全力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同时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参股江苏沿海输气管道项目,参股建设连云港核电项目,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天然气发电项目,着力由传统煤炭企业向新型能源集团转型,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更为多元的能源保障。


  转自:国资委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一年之内扭亏为盈 徐矿集团1422条建议助力突围

    一年之内扭亏为盈 徐矿集团1422条建议助力突围

    在2017年上半年,徐矿还是个背负沉重负担的亏损企业。这一年,徐矿靠什么实现了扭亏为盈的华丽转身?答案就在企业自上而下推行的“走访转”行动中。
    2018-07-19
  • 徐矿集团大力培养年轻人才构筑梯队优势

    徐矿集团大力培养年轻人才构筑梯队优势

    为进一步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去年以来,徐矿集团牢固树立“满眼都是人才”的理念,把年轻人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搭平台、压担子、指路子,年轻人成长步伐加快,人才梯队优势逐步形成。
    2018-08-27
  • 提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三要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理念、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2018-03-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