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工匠精神 泰隆集团人才战略助力企业创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4-15





  ■ 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泰隆900多名一线工人中,超过半数获得技师以上职业技能认定,远远高于同行14%的比例。


  ■ 作为国内减速机制造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泰隆集团20多年来坚持不断创新,从生产低中档减速机到研发出多系列的模块化组合齿轮减速机,再到开发和生产机器人关节用精密减速器等高端产品,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总决赛颁奖典礼上,泰州市5名技术能手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工匠"荣誉称号,并被江苏省人社厅直接认定为"江苏技能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这5名"江苏工匠"中,有2人出自同一家企业,他们是江苏泰隆减速机集团的凌建军和罗红。


  "我们原本只是企业一线的普通员工,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多亏了企业长期以来不遗余力的培养。"凌建军、罗红近乎异口同声地说。


  人才培养是主线


  据了解,在泰隆集团,有不少像凌建军、罗红这样从一线员工中脱颖而出的技术能手。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泰隆900多名一线工人中,超过半数获得技师以上职业技能认定,远远高于同行14%的比例。


  作为国内减速机制造行业的排头兵企业,泰隆集团20多年来坚持不断创新,从生产低中档减速机到研发出多系列的模块化组合齿轮减速机,再到开发和生产机器人关节用精密减速器等高端产品,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科研人员是头雁,但生产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线员工是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一直以来,企业都始终重视激发员工尤其是生产一线员工的创新积极性。"泰隆集团总经理殷爱国说。


  2011年,泰隆集团将技能人才建设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专门推出了技能人才"个、十、百"培养工程,也就是在每个车间培养一个标兵工人、十个金蓝领工人;每个生产区培养一百名专业技术能手。


  为此,泰隆集团拿出了一揽子举措,为一线员工们搭好"成长梯"。在泰兴职教中心有一个"泰隆班",这是泰隆与职教中心联合办了十多年的企业班,这个班承担着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双向任务,不仅要向企业输送技能人才,还要接受企业一线员工的"回炉"学习。去年,员工周宇刚进企业就被送到"泰隆班"学习。


  "'泰隆班'里有很多课程是根据企业实际操作设计的,进班学习能让我更快地适应岗位,提升生产操作能力。"周宇说。


  加强员工技能学习的同时,泰隆还建立了内部"赛马"制。每年,泰隆都会举办一到两次技能大赛,由各个车间推举技术能手上场"打擂"。30多岁的常斌进厂时还是一个上了机床都发怵的愣头青,现在已经是企业大赛的"种子"选手,在2018年的企业大赛中他又拔得加工中心组的头筹,一次性获得千元奖金,每月的技术津贴还晋升一级。


  在多重举措推动下,很快泰隆形成了人人钻研、比学赶超的技术创新氛围,一个个创新点子被点赞,一个个技术壁垒被突破。在企业数控车床一线操作十多年的员工鞠向阳,调整了模块化减速机箱体镗孔0.01的误差,避免了客户可能产生的数十万元经济损失。一线员工卜永祥研发的"立式摆线针轮减速机加载测试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等等。


  学习型人才助创新


  "时代在进步、企业在发展,我们不仅要鼓励员工埋下身子钻研自身业务、成为专业能手,还要让员工抬起头来看世界,不断拓宽眼界,学习先进技术,成为技术多面手。"殷爱国说。


  从2014年开始,在泰隆组织出国考察学习的队伍中,都少不了一线员工的身影。在江苏省和泰州市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的凌建军成为首批出国深造的普通员工。"那次是去德国汉诺威考察学习数控加工技术,德国企业对机械加工的精细化程度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也给了我不少启发。"凌建军说。从德国回来后,凌建军在产品加工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在企业承担国家减速机轻量化课题时,他不断调整热处理参数,重新选用刀具,修改加工程序,将薄壁件箱体的加工效率提高了30%。


  跟随凌建军的步伐,刘义彬、陶华兵、鞠新桂、张海兵等一大批员工也纷纷走出国门,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技术,成长为企业的技术中坚力量。


  2018年初,企业投资3亿多元建设的高精密减速器生产基地投产,从加工中心操作工成长起来的钱文龙,很快被调至生产基地担任起"师傅"角色,徒弟达到20多人。深耕数控车床的夏惠,凭借丰富的经验,挑起了基地新产品工艺开发的"大梁"。


  在一批技术"扛把子"员工的推动下,而今的泰隆,创建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了省级传动机械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仅实现了减速机产品的提档升级,而且涉足水电、风电、核电等多个领域。泰隆连续10年产、销、利增幅在全国减速机行业中名列前茅。去年,泰隆成为江苏装备制造业和全国减速机行业惟一的国家品牌培育试点企业。(朱敏丽 蔡建永 韩登军)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人民银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