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20多天频频调研取经 李曙光稳健开局谋划五粮液变革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夏芳    时间:2017-04-21





  从3月23日至今,李曙光担任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将“满月”。这位来自四川省经信委的新掌舵者,上任20多天来,都做了哪些工作?其究竟以何种方式开启五粮液的“曙光时代”?外界一直备受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了解到,从政府官员到企业掌舵者,李曙光此次华丽转身进入新角色的速度比较快,五粮液的变革已悄然开始。


  走亲民路线 重视销售生产“双引擎”


  彼时,在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任命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时,有关茅台换帅的消息在业内发酵,袁仁国不得不出面“辟谣”。如今,贵州茅台的换帅一直悬而未决,这也成为业内的“心病”而高度关注。


  而同为一线名酒的五粮液,换帅新闻依然是酒圈的重磅新闻,外界都想透过新帅的一举一动来洞察五粮液下一步的发展。为此,《证券日报》记者在李曙光迎来上任“满月”之时,采访了五粮液相关人士,了解了这位新帅来五粮液干的“这些事”。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李曙光上任后并未着急“烧火”,而是忙着给经销商写感谢信,密集调研各大生产车间,与退休老技师座谈,拜访银行等。


  五粮液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李曙光到任后,第一时间就调研501、503、505、511、523等生产车间,了解生产车间的基本情况、生产状况、窖池情况、基础管理以及员工思想动态,并与员工交谈,询问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等。


  众所周知,白酒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传承”二字,李曙光虽然之前没有负责白酒产业,但其并非“外行”。李曙光深知五粮液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五粮液匠人的辛勤努力和奉献。4月10日,在五粮液集团办公楼会议室,谭绍荣、程通汇等8名退休酿酒老技师与李曙光促膝长谈,听取这些曾经奋斗在酿酒生产第一线的老技师、老匠人对公司发展的建议。


  走“亲民”路线,深入一线调研了解企业,而这一走得到基层员工的点赞。“新董事长很和蔼,很务实,重视生产、关心我们一线员工,我们不搞好生产都不行。”五粮液一位员工如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如果说上述李曙光做的事情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外界人很难看到,但是,其上任第9天写的一封信,却刷爆了运营商们的朋友圈,一下子拉近了与经销商的距离,巩固了厂商关系。


  1919董事长杨陵江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李曙光写的信,并附言“上周我去宜宾拜见了五粮液各位新老领导,发现五粮液正在蓄积各方面能量,即将发起一场齐心协力的大变革,祝福五粮液!”


  在业内人士看来,李曙光以一封“感谢信”作为开场白,与五粮液经销商进行了一次感情交流。用经销商的话来说,“五粮液在李曙光的带动下,或将迎来一次‘大变革’。


  重视金融产业 用杠杆撬动多元


  如果说拜访一线技术员工、给经销商写信是李曙光作为企业的掌舵者做的分内的事,那么,如何把已经是白酒行业内做到航母级的五粮液发展壮大,是这位新帅身上的使命,也是资本市场及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上任第15天,李曙光终于走出五粮液,首次现身战略合作伙伴单位。


  4月7日,李曙光拜访了战略合作伙伴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四川省分支机构,双方就多元产业支持、金融资本推动、人才交流、业务培训等进行了广泛交流。


  尽管官方透露的信息寥寥数语,对于并不缺钱的五粮液来说,李曙光此次拜访银行机构,其折射出怎样的信号?


  在业内人士看来,李曙光作为原四川省经信委主要领导,在行业走向、产业布局、政策把握、资源整合上具备很大的优势。此次拜访银行机构绝非简单的银企资金需求及合作,必另有深意,或许其谋变布局的第一步落子金融领域。


  值得注意的,同属于“浓酱双雄”的五粮液和贵州茅台,在“十三五”期间都提出了各自的规划,而从目前来看,茅台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2020年要打造1000亿级投资控股集团,由目前的酒业一股独大,转化为酒业和金融双轮驱动。如今,茅台在基金、融资租赁、证券、保险等方面已经开始布局。而与茅台比肩的五粮液,也在做多元化发展,虽然公司不差钱,但也离不开资本的助力,李曙光加码金融产业,用金融杠杆撬动主业、多元产业壮大,此举无疑为五粮液未来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勤勉、要求严格、不来虚的,是五粮液员工对这位新掌舵者的普遍印象。从其上任后20余天的几项举动,不难看出李曙光正在稳健、务实地谋划五粮液发展的新蓝图。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来自四川省经信委的李曙光,不仅熟悉国有企业的运作机制,还十分清楚国资委在深化国企改革方面的想法和路径,而四川省国资委选择李曙光或许也是看好其跨界能力,为五粮液的混改及深化改革在与国资委的沟通方面将会更加便利,这也预示着五粮液的改革必将提速。(本报记者夏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