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重工:全球最大海上"渔场"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中国水运报   时间:2017-06-22





  由中船重工旗下武船集团总承包的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6月3日在青岛交付给挪威企业。作为世界首座半潜式智能海上养殖装备,该平台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三文鱼智能养殖系统、自动化保障系统、高端深海运营管理系统。此举被认为是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以及发力“一带一路”的创新之举,也是公司在深远海装备制造领域的重要突破,也标志着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资料图: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
  整体容量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
 
  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总高69米,直径110米,它的整体容量超过25万立方米,相当于200个标准游泳池,最多可以同时养殖150万条三文鱼,设计死亡率低于2%。该装备可抗海上12级台风,是目前全球首个现代化、全自动智能海上养殖装备,仅需3-7名工作人员进行操控维护。
 
  武船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智能养鱼平台是为挪威业主在深海养殖三文鱼而建造,针对三文鱼的养殖特点,进行了全程智能化设计。其融入生物学、工学、电学、计算机、智能化等技术,安装各类传感器2万余个,水下水上监控设备100余个,生物光源100余个,投放鱼苗、喂食、监控、捕鱼、清洁等工作都可以实现智能化操作。
 
  整个装备由挪威方面完成初始设计,由武船集团进行工程设计和建造。据了解,当初竞标这个项目的时候,有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同时投标,武船集团的报价其实并不低,但挪威企业在深入了解后,将项目交给了武船集团。
 
  目前,近海养殖的装备技术比较成熟,但是深海养殖的装备制造还有待开发。据武船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智能平台上安装的新型旋转门系统能够智能完成渔网清洗、活鱼自动驱赶和捕捉、底部死鱼收集、防虱等渔场主要功能。但是,这一新型的旋转门系统在精度上要求极高,直径110米、重达数百吨的门形框架,在水下环境中,要以中央立柱为中心,在周长300多米的平面上,以毫米级的精度在轨道上自如运转,是个巨大的技术挑战。
 
  平台结构的大坞搭载过程也是十足的技术活,要将预制好的26个巨型分段节点、13根超长立柱、7个大型浮体分段、1个重数百吨的上层建筑等结构和部件,完美地组合成一个“海上巨无霸”,难度如同“象鼻绣花”。
 
  依靠创新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武船集团是中船重工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重工下属单位,目前,武船集团的业务板块主要有军工、能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船舶游艇等九大类,“超级渔场”建造项目归属于海工装备业务板块。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该项目充分利用武船集团青岛公司30万吨级船坞的制造能力,发挥了公司军工、船舶制造的技术优势。
 
  中船重工集团董事长兼中国重工董事长胡问鸣称,在全球造船业陷入低谷的背景下,集团在探索如何利用创新驱动打开新的增长空间,把公司的优势海洋装备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中去,并且引领相关行业的新走向。
 
  胡问鸣此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军民融合有三个层次,其中之一就是产品层面的融合。
 
  据了解,武船集团从2014年开始对挪威海洋渔场项目跟踪、竞标,2015年该项目开始建造,用时380多天,攻克众多技术难关,该项目最终在科技水平、建造速度、建造质量方面均达到并超过了业主的要求。
 
  据了解,这个“超级渔场”的订单价格大概在6000万美元左右,利润要比造船业高很多。目前,中船重工又从挪威拿到了5台新增订单。业内人士预计,对于海上养鱼平台,近期全球约有100台的需求。
 
  这个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个新的行业领域——智能深海养殖装备市场。武船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挪威海上渔场平台的建造成功,为我国企业全面进入这一市场开了一个好头。
 
  对于拓展深海智能养殖装备制造的国际市场,胡问鸣谈到,“一带一路”沿线及合作国家有不少国家濒临海洋,发展深海养殖业大有前景,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基金等方式支持这些国家购买或租赁这一深海养殖设备,这将是合作双赢的事业。
 
  首个智能化“渔场”有望实现盈利
 
  “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的成功交付,是武船集团发挥军工企业的前沿技术优势、借助军民融合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实践。
 
  业内专家指出,武船集团交付的“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项目”,是海上养殖的“划时代”装备,将在海产养殖行业引领技术革命、促成产业飞跃,推动渔业养殖从近海养殖向深海养殖加速转变,从网箱式养殖向大型装备式养殖加速转变,从传统人工式养殖向自动化智能化养殖加速转变。
 
  据了解,“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项目”的业主萨尔玛(Salmar)公司,是挪威海产品养殖的上市公司,三文鱼养殖量占挪威市场的20%左右,总资产达12亿美元。挪威的海产养殖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项目”的交付正逢其时。眼下,中国正在与挪威加强海产品方面的贸易往来。
 
  据了解,今年5月24日,挪威海产局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共同发布“2025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我国将逐年提高挪威海产进口,2025年进口总额将提高至100亿元人民币,三文鱼进口将达到15.6万吨。
 
  据了解,武船集团总承包的第一台“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实现了盈利。今年4月20日,武船集团与萨尔玛集团签署了新增五台智能化“渔场”项目建造协议。目前,全球造船业陷入低谷。
 
  对此,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称,在全球船舶制造进入低谷的情况下,中船重工在思考如何创新驱动,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把公司的海洋装备技术应用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需求中去,并且引领相关行业新的走向。
 
  据悉,武船集团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制造完成了“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
 
  在6月3日的“挪威海上渔场养鱼平台”交付现场,挪威驻华大使司文说:“中国公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这个海上装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海洋和鱼类养殖领域,中国和挪威利益互补。这个项目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典范,双方在该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网、seaway、中证网等媒体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重工全方位转型 实现“多条腿”走路

    中国重工全方位转型 实现“多条腿”走路

    在多家船企争抢一张订单的今天,中国重工在确保造船主业的同时,另辟蹊径,通过注入军工业务、发展非船舶业务等方式开始了全方位的转型。其背后包含着强大的技术团队和建设团队,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7-08-07
  • 雷沃重工:加快供给侧改革释放发展“新动能”

    从2013年开始,雷沃重工就确定了“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经营思路。只不过那时并没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说法,但雷沃重工的转型之路与后来的理论非常吻合。
    2017-04-28
  • 欧洲研发 全球制造 雷沃重工斩获德国红点奖

    被誉为“国际工业设计奥斯卡”的德国红点奖,一直是世界顶级制造企业的舞台。但在日前公布的2017年度红点奖获奖名单中,却出现了一家中国农业装备企业的名字——雷沃重工,而获奖产品竟是一款由雷沃重工欧洲研发的阿波斯拖拉机。
    2017-05-03
  • 铁建重工将制造业服务化推向新高度

    今年初,铁建重工全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提升识别、创造、引领、开拓市场的能力,营销、研发、生产、服务全产业链条合力出击,将制造业服务化推向新高度。
    2017-05-12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