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质革命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19





  随着消费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品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新的追求。
 
  全国两会期间,对于如何开展品质革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建议。
zhizao
(图片来源:互联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大幅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要推动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首先要认识到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表示,中国制造业从作为世界工厂到制造业大国,一路都在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消费者还是不满意,就是因为品质和技术水平还不行。“在目前的化工业,中化的高端材料、高性能材料、炼油设备里的安全控制设备都需要经历进口和引进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确实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制造业在品质、技术水平、科技含量、附加值方面仍需要提高。”
 
  在宁高宁看来,制造业已经向高质量提升阶段转变,在这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市场本身的作用也很大。“当前我国发展得较好的企业大多得益于技术水平高,但同时因为资源的限制,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环境资源的限制,也使得企业很难迅速扩大规模。”不过,产业、技术、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给制造业带来了很大变化。“相信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速度会很快。”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是经济结构重大变革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二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三是科技研发规模跃居全球第二,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举”阶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为统一市场建设和要素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
 
  王一鸣认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为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关键还是要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纪委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组长苏波表示,这几年,《中国制造2025》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果,但制造强国建设是一个长期战略任务,必须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狠抓落实,久久为功。苏波建议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自主发展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制造强国离不开科技创新。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市政协副主席梁鸣建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处理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让城市化进程真正发挥对实体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要坚持的方向,建议国家在政策上对初创型科技企业给予更多支持,让投资者更多地享受中国科技企业带来的红利;高科技与不安全没有必然联系,应将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高新技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让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
 
  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对于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工程院院士谢建新建议,尽快启动支撑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国家和地方要大力支持高校院所加强科研条件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龚新高则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十分关注。他表示,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与之相配套的高水平科研人才,现有的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体系还不能满足需要,希望政府能够关注这一问题,制定出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政策,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根据全国总工会公布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五年来,我国职工队伍总体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总数已达3.91亿,比2012年的3.5亿增长了11.8%。然而,这份职工队伍调查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为4791万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2.25%。而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就业人员为7.76亿人,高技能人才占比只有6%。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表示,目前学历教育深入人心,但与之相比,职业培训方面出台的政策却不多。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中的技工院校已超过2500所,职业培训每年达500万人次,但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为此,他建议,应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财政投入。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教育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让职业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出台实施企业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制定并落实企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记者 冉隆楠)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简称“联盟”)是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的跨行业、跨领域、新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性社团组织
    2017-03-22
  • “中国制造”呼唤新型“大国工匠”

    “中国制造”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中国制造2025》恰恰是为了让中国制造业强大起来,从加入创新国家之列到走入创新国家前列,再到引领创新国家发展,会面临非常多的障碍,需要通盘考虑。
    2017-03-22
  • 以“工匠精神”重塑“中国制造”

    “工匠精神”直击当前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比较浮躁的痛点,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因此,只有每位企业员工都具备“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追求品质,才能迸发创新力量,才能打造品牌,“中国制造”才能迈向“中国创...
    2017-04-05
  • 中国制造出海追赶“最后的1%”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1299 2亿元,同比增长53 7%。
    2017-04-21

热点视频

张德江: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决策部署 张德江:常委会组成人员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修改宪法的决策部署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