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中国创新力量!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3-23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以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大飞机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在谈起“中国创新力量”时,无不自豪地点赞:“厉害了,我的国!”
chuangxin
(图片来源:互联网)
  大国重器彰显中国创新力量
 
  “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将在今年分两次发射,并抵达人类探测器此前未曾触及的月球背面。火星探测器计划2020年发射,2021年飞到火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津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阶段,即2022年左右要建成空间站。“我国正在规划探月四期工程,未来或将在月球建造基地。”
 
  “今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包括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在内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将创历史新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院长李洪表示,
 
  “今年发射36次,在中国航天历史上是最高的。这几年连续是每年20次左右,今年任务量增加了60%-70%。一个是次数多,一个是承担的大系统工程比较重要,比如发射北斗卫星。”
 
  李洪介绍,2018年我国还有望实现首次海上发射。“目前已具备海上发射条件的一些工程技术,一些应用的基础工作业已完成,具备海上发射的条件。当然,还要进行协调。因为海上发射,不像在陆地进行发射,相关条件都比较成熟。因此,需要协调各方,把各方面的技术、物资保障协调好。”
 
  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实力正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在若干重要领域开始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在战略高技术领域,天宫、神舟、天舟、嫦娥、长征等系列成果举世瞩目;深海装备形成功能化、谱系化布局,彰显国家实力;在基础研究领域,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合成生物学领域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深地探测、干细胞、基因编辑等领域取得重要原创性突破。
 
  “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
 
  “中国方案”走上世界舞台
 
  近年来,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直牵动国人的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具有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功能。全国政协委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表示,目前北斗系统结合地基增强系统,提供实时厘米级高精度服务。“未来,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逐渐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手机终端等连接到千家万户,实现‘北斗+’。”
 
  “中国的北斗还要成为世界的北斗。北斗要与全球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欧盟伽利略与俄罗斯格洛纳斯)兼容使用,使全球用户可以获得更加安全可靠、精度更高的服务。”杨长风表示,到2020年,北斗系统将建成全球系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35年,建成一个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空天地海无缝覆盖、北斗为核心的多种手段融合、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PNT)体系。“届时,不仅在室外,就连室内在第几层楼都可以进行精准定位。”
 
  “中国高铁技术独一无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路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卢春房在谈到愿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共享中国高铁技术发展成果和经验时表示,单就技术而言,我国不仅掌握了欧洲、日本等高铁国家和地区共有的一些高级技术(如动车组的制造技术、列控技术等),还掌握了我国特有地质、气候、环境条件下的高铁建设和运营技术。
 
  “如果‘一带一路’参与国需要建设高铁,中国技术是可用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愿意共享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卢春房说。
 
  “‘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线以时速350公里投入运营,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了新的标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赵红卫表示,目前研发团队正在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时速250公里和时速160公里的自主化动车组系列平台,以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和地质条件。未来,我国动车组将实现自动驾驶,一个按钮即可完成启动、加速减速等工作。同时,动车组将向系列化、智能和绿色方向发展。
 
  “中国不仅可以输出高质量产品,也可以向世界输出中国名牌,还可以输出中国模式!”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表示,作为中国制造业走向海外的典型代表,海尔已经连续9年在全球家电行业中排行第一。新时代,海尔正在把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人单合一”模式复制到西方发达国家。
 
  不仅如此,海尔还将把中国标准输出海外。2017年12月,国际四大标准组织之一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通过一项建议书,由海尔COSMOPlat牵头制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国际标准。这是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制定的制造模式类国际标准,意味着中国标准走向世界舞台中心。
 
  “中国方案已经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影响力。未来,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会越来越明确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周云杰说。(记者 张伟 崔彩凤 罗晓燕)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一拖:用质量打开市场之门

    中国一拖:用质量打开市场之门

    春耕时节,大地复苏。中国一拖厂区更是一派繁忙。大马力轮拖主装厂第三装配厂马力全开,冲击日装车最新纪录;物流公司外运派车记录达到物流外发高点。
    2017-03-21
  • 中国电建与中国诚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承市场化原则,发挥中国电建世界领先的行业综合优势和价值创造能力,和中国诚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体制机制优势,在相关产业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战略合作。
    2017-03-21
  • 争第一不如真第一 TCL诠释什么是“中国智造”

    2016年,深耕细耘30余年的TCL一举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三的电视厂商。对海外媒体而言,这是继2012年中国电视产业全面超越日本后,中国企业在全球电视市场征途的又一重要节点。
    2017-03-22
  • 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成立

    在工信部指导下,中国制造企业双创发展联盟(简称“联盟”)是整合多方资源打造的跨行业、跨领域、新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性社团组织
    2017-03-22

热点视频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对话失控奔驰司机:车子没改装过 想跳车时也很恐惧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