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化 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炼化一体化企业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4





  ——改革开放40年大庆石化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炼油厂区鸟瞰


  大庆石化是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探索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发展道路,是企业肩负的重大责任与使命。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实践,大庆石化由小到大,步履稳健,乙烯产量从筹备建设到三度破百,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从300万吨到1000万吨,企业发展决心不变、信心不减,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作为新中国起步较早的炼化企业,大庆石化在集团公司及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秉承务实精神,深化改革创新,挑战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负担重等“顽疾”,牵住“牛鼻子”,止住“失血点”,沿着“高效、持续、稳健”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2017年,全年累计加工原油595.76万吨,生产合成氨46.36万吨、乙烯115.8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76.63亿元、利润33.08亿元。2018年前8个月,实现营业收入288.07亿元,利润20.03亿元,企业呈现稳健良性发展的喜人局面。


化工生产装置夜景


  恪守“奉献能源、创造和谐”宗旨矢志不移


  大庆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是以大庆油田原油、轻烃、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从事炼油、化肥、乙烯、塑料、液体化工、橡胶、腈纶生产,并具备工程技术服务、机械制造加工、生产技术服务、矿区综合服务能力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大庆石化公司始建于1962年,历经半个世纪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资源条件最好、社会环境最优、业务门类最多的国有炼化企业。


  70年代,大庆石化人发扬大庆优良传统,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自力更生建成了我国第一套丙烯腈、腈纶抽丝实验装置,缓解了国家服装行业原料紧缺的局面,带动了轻纺工业的发展;成功地引进了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生产装置。


  80年代,建成投产了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并创出了“五个第一”,即在全国当时引进的4套乙烯中,第一个建成投产,第一个通过国家验收,第一个全部工程获金牌奖,第一个实现装置全面达标,第一个合成树脂(5000S)产品荣获金奖。


炼油结构调整优化项目


  90年代,乙烯工程经过两次技术改造,产量提高到48万吨。同时,乙烯三期工程也建成投产。至此,大庆石化已形成了具有炼油、塑料、化工、化纤、橡胶、化肥六大产品系列的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


  新的世纪,大庆石化发展又实现了新的跨越。继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于2004年胜利投产后,2007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大庆120万吨/年乙烯并线改造工程建设。


  2011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2014年,乙烯产量首次超过100万吨。2012年,国家科技部“863”重点攻关项目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建成投产,宣告我国首个国产化大型乙烯成套技术工业化获得成功,彻底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乙烯技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提升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在国际炼化领域话语权。截至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251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23亿元,累计上缴税费908亿元。


污水处理装置


  大庆石化公司成立50年来,始终恪守“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秉承“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产品出厂合格率始终保持100%。石油、化工、塑料、腈纶等系列产品荣获全国市场同行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无投诉用户满意品牌”称号。企业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国家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深化改革创新筑牢长远发展根基


  管理创新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石油工业优良传统在大庆石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提升效率效益的重要法宝,是必须长期坚持的管企之道、发展之路。


  大庆石化不断创新管理思维,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落实管理提升、提质增效等管理主题,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面对市场不景气、油价持续走低等不利局面,大庆石化根据市场形势,结合企业特点,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建立以生产优化、费用控制为主线的挖潜增效机制,形成了一整套抵御市场变化的开源节流办法和管理机制。


  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运行模式。职能定位由成本费用控制中心向生产经营管控主体和投资成本管理中心的转变,经营方式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产品实现从传统大路货向高附加值的转变,找准了应对市场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对于大庆石化这样的老企业,调整优化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着力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创效能力差,是长期制约大庆石化发展的瓶颈问题。


  公司妥善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先后淘汰关停了39套能耗高、污染重、安全环保隐患大的生产装置。下架废弃管线520多公里,清理法人实体17家,处置积压物资1.4亿元,关停龙凤宾馆、雅迪威商务酒店,实现了资产轻量化。


新建60万吨乙烯生产装置


  稳步推进“三供一业”移交,充分用好用足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供电、供水业务移交取得实质性进展,供热、物业和医疗托幼等业务市场化社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只有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纵深推进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增强运行效率,获取企业发展核心动能。


  大庆石化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化管理的一项重大任务,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措施推进机构改革和业务重组,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撤销两级机构224个,其中处级15个、科级209个,减少管理人员545人,两级机关管理人员比例降至7.2%,组织架构更合理,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健全完善制度、流程,搭建制度运行平台,务实开展管理提升与合规管理工作,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强化风险防控,招标业务实现管办分离,构建起了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框架。


  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累计减少员工总量6653人,清理长期劳务用工731人,未上市向上市调剂1033人,压缩了用工规模,优化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结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干部员工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坚持带着责任和感情抓好未上市业务。对内运行机制持续健全,对外“走出去”步伐坚定稳健。检维修业务,以施工总承包、检维修、生产保运“三大板块”进入外部市场,初步形成了西北、西南、华东、华南和东北等五大区域市场,东北炼化检修第一军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装备制造业务,新厂房建成投用,建立起了专业化生产、扁平化运作的管理模式。保持“三高一特”技术优势,成为中油特色炼化装备制造基地。


  大庆石化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为主、合作开发为辅,主辅并重”的原则,先后完成科技开发项目106项,申请专利36项,形成了小粒径PB胶乳、己烯-1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聚烯烃新产品开发研究与工业应用项目按计划实施。尤其是“大型乙烯装置工业化成套技术开发”项目在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项目实施后,综合能耗、双烯收率以及裂解炉热效率等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意味着我国已完全掌握乙烯装置的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对乙烯装置核心技术的垄断,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标志着中国结束了50多年来乙烯生产技术重复引进的历史。


  “油头化尾”产业开启新时代转型发展新篇章


  2018年7月7日,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大庆石化公司推进“油头化尾”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项目2020年10月全部建成投用后,大庆石化将形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产品能力,成为大庆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中坚力量。


  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黑龙江省视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殷切嘱托要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石油精深加工,推动“油城”发展转型。


  两年来,大庆石化公司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体部署,顺应龙江经济发展需要,做大做强炼化主营业务,积极推进炼油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项目,大力打造“油头化尾、油化相宜”的生产模式,重构产业布局,重聚发展动能,坚持走产业结构更优、体制机制更活、发展后劲更足的转型升级新路,推进企业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大庆石化毗邻大庆油田,地处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战略通道和枢纽,具有发展“油头化尾”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地缘优势。从开发建设到现在,大庆为国家输送了超过23.4亿吨原油,而大庆本地企业加工量仅为五分之一,石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为推进“油头化尾”,推动石油精深加工,大庆石化不断探索国有企业发展新路径,乙烯产量从60万吨到三度破百,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从650万吨到1000万吨,经营利润从亏损40多亿到盈利近40亿,发展定位从“一本两翼”到“三大战略”,企业发展保持了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


  “油头化尾”建设的扎实推进,得益于地企之间的密切配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大庆市委、市政府把“油头化尾”作为建设现代化新龙江、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做大“油头”、做精“化尾”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大庆石化推进产业升级、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中国石油集团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在2014年6月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署后,双方相互理解、支持,在多层次、多领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7年9月25日,中国石油集团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补充协议》,确立了“老企业坚持整体统筹,新项目突出结构优化”的炼化业务转型升级总体原则,推动完善并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三大石化产业区域,为大庆石化装置改造升级、结构优化调整创造了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


  2018年3月1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将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列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按照整体安排,MTBE、烷基化、加氢裂化改造项目2018年建成投产,重整项目2019年建成投产,新建重油催化、汽油加氢脱硫、硫磺以及二套常减压改造等项目2020年8月30日前实现中交。


  “大炼油”项目批复概算总投资44.47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大庆石化公司汽油质量达到国ⅥB阶段质量标准,柴汽比降低至0.74,能为地方提供120万吨石化基础原料。该项目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炼化产业发展水平、延长石化产业链、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打造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促进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支持哈长城市群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庆石化公司总经理康志军表示:“大炼油项目是落实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大庆地区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政治意义。抓好大炼油项目建设是大庆石化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


  目前,大庆石化公司原油实际加工量为650 万吨/年,加工的全部为大庆原油。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增的350 万吨/年俄罗斯原油与大庆原油采用分炼模式,届时大庆石化的原油实际加工规模将真正达到1000万吨,预计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59亿元、多缴税费30多亿元,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将更加凸显。(张玲 魏莎)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大庆石化:打造大型乙烯装置的国家名片

    5年前的2012年10月5日,全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乙烯装置———大庆石化60万吨 年乙烯装置生产出合格乙烯产品,彻底改变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乙烯技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提升了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国际炼化领域的话语权。
    2017-11-12
  •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乙烯产量第6年超百万吨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乙烯产量第6年超百万吨

    截至11月19日,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乙烯年产量突破100万吨,比去年提前2天达到。除2014年是检修年外,该公司乙烯产量已6年超百万吨,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
    2017-11-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