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工业CT产业 中信重工打造军民融合新模式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0-12





  以“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并驾齐驱的“双轮驱动”,是新常态下脱胎于传统制造业的中信重工稳中求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按照中信重工董事长俞章法在不同场合的表述,“双轮驱动”的核心要义是,在做精做强做优“核心制造”的基础上,强力培育和发展符合中信重工创新实际、具有中信重工特色的高新产业,最终通过资本运作、对外合作和“开门办企业”等方式,构建集“传统动能”和“新动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双轮驱动”再发力


  进入2018年,自特种机器人产业形成规模效益后,中信重工固有的市场形象已经“轻”了不少。但在中信重工高层的战略棋盘上,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9月18日,中信重工发布的一则公告,再次让业界关注:


  中信重工(601608.SH)拟围绕工业技术产业化等军民先进技术融合发展事项,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合资合作,将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业CT技术、成果进行工业化应用,加快工业CT产业化步伐。


  为此,中信重工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资设立“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成像”),开展工业CT产品及新型安检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无损检测等业务。


  中信成像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中信重工以现金出资1020万元人民币,持股51%,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以现金出资980万元人民币,持股49%。


  至此,发轫于2018年2月的中信重工又一资本运作项目靴子落地。与此同时,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个由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等三方于2015年12月共同组建的河南省新型研发机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在与中信重工的此次合作中,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成像算法的设备嵌入及优化、发射源及探测器等元器件的选型、产品的成像及检测调试及最终产品的定型等“把关”环节……


  懂行的业界人士知道,这是真正的强强联手、超级组合!


  ——经过多年发展,中信重工拥有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三维工艺、仿真分析、精密加工、智能控制、检测技术等全方位的产业能力。更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汇聚人员、场地、加工设备、测试环境、市场调研等有效资源。


  尤为关键的是,在中信重工身后,还有中信集团的品牌影响力、坚定支持,以及中信系统兄弟单位的全方位协同。可以说,在工业CT产业化项目上,中信重工有“得天独厚”的承接优势和做大、做强条件。


  “高新技术”很给力


  工业CT是20世纪后期重大科研成果之一,被誉为当今最佳无损检测和无损评估技术,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据相关技术人员介绍,与一般CT和无损检测技术不同,工业CT技术涉及核物理学、微电子学、光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精密机械与控制、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多学科领域,其产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


  工业CT主要应用于工业在线过程的实时检测和大型工业部件的探查。特别适用于火箭、核燃料元件、弹药、飞机发动机等的无损检测。在民用领域,使用范围更广,比如可用于在线检测热轧无缝钢管中的气孔等各种缺陷,同时给出钢管的壁厚、同心度、单位长度的重量等信息;亦可用于发电设备的实时检测。


  工业CT的市场几乎涵盖了汽车、材料、铁路、石化、航空航天等所有工业领域。同时在电子行业工艺改进和逆向设计、农业领域产品品质检测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分析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工业CT市场需求呈持续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我国工业CT成像技术检测系统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预计到2021年,CT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16.3亿元。


  “军民融合”显张力


  兵民是胜利之本,军民融合更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大飞机”项目再到第一艘国产航母,肩负“共和国长子”的使命和担当,中信重工立足重装行业为国防事业默默深植了62年。


  如何借力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实现中信重工的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中信重工董事长俞章法思考的问题。2017年,公司明确提出了“5+1”产业布局,其中的1即是将“军民融合”产业作为中信重工“十三五”期间的重大发展抓手。


  2017年6月20日,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自创区要集中优势,在生物育种、通信技术、超级电容器、工业CT四大创新引领型项目上求突破。


  面对机遇,中信重工上下分秒必争,迅速与相关方面进行全面对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多轮交流与磋商,最终于2018年2月8日进行了中信重工、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涧西区政府将建设洛阳军民融合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签约,进一步落实了工业CT在中信重工产业化的具体实施协议。


  这一切为中信重工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最终合资设立“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铺平了道路。


  而中信重工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也被解读为整个河南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河南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厚植军民融合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专精尖”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让整个项目成洛阳市乃至河南省的军民融合发展典型,不仅是中信重工的追求,也是中信集团和省、市的一致追求。


  借鉴先进地区研究院建设成功经验,中信重工正在创新、用人、激励、投入、经营和产权等方面建立完备的运行机制,使这一项目成为军民融合技术的产业化孵化平台。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中信重工与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初步计划三年后达到年产工业VCT产品20台、背散射及三维智能安检产品50台的生产能力。远期根据市场发展情况,扩大产能达到工业VCT产品100台/年,新型智能安检产品300台/年。


  借助“洛阳中信成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已有的资源,军民融合产业正迅速成为中信重工“5+1”产业板块中的新兴中坚力量。


  基于“中信成像公司”以及工业CT产业化,中信重工还将在军民融合领域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和多赢模式。


  根据发展规划,“中信成像公司”将在工业CT等领域建设3到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养一支具有较强研发转化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吸引和孵化企业50家左右,为洛阳军民融合产业爆发式增长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由于工业CT乃至未来中信重工的其他军民融合项目的产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需要更多企业和创业团队加入,除了需要中信重工现有的众创空间提供孵化服务,还需要一个科技园区担任承载功能。


  为此,中信重工已经开始规划利用公司青年公寓、青年家园等现有资产高起点建设洛阳先进装备制造及军民融合科技园。该园区将包括新产业研发大厦、新产业孵化中心、会议中心、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等设施。


  中信重工董事长俞章法表示,紧抓先进技术在洛阳市落地转化的入口和发展机遇,打造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新载体,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以“中信成像公司”成立为开端,通过广泛引进优势技术与新兴项目,着力将洛阳先进装备制造及军民融合科技园打造成为“中原硅谷”,是中信重工的愿景,更是全体中信重工人扎扎实实的行动。(张宝)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信重工:再添锻造利器 打造一流锻造基地

    近日,中信重工重大技改项目50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与配套的200吨 米操作机同步联动作业首锻成功,标志着该油压机正式入列中信重工重大装备集群。
    2017-05-19
  • 精准发力 中信重工构建“一带一路”共赢圈

    精准发力 中信重工构建“一带一路”共赢圈

    在巴基斯坦拉合尔市先锋水泥公司12MW余热发电项目现场,来自中信重工的项目团队,每天顶着四十多度的高温,坚守着、忙碌着,他们为的是一个目标: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合作共赢体。
    2017-05-25
  • 中信重工:大国工匠的熔炉

    中信重工:大国工匠的熔炉

    几年来,大国工匠成为风靡全国的热词。弘扬工匠精神,形成中国制造新优势,打造中国制造新名片,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强大动力。
    2017-06-29
  • 中信重工: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中信重工: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标杆企业,中信重工积极践行“中国制造2025”,在迅速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节能环保产业等新动能的同时,把传统产业——重型装备制造升级作为重中之重,以做强做优核心制造,打造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
    2017-07-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