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初旭:开放创新“磨”出超硬“工业牙齿”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15





  这几天,在位于高新区的洛阳初旭实业有限公司(简称洛阳初旭公司)厂房内,生产线加班加点满负荷运转,一批批闪着银光的圆形数控机床刀具整装下线。它们的目的地,是中信重工、轴研科技、河柴、中原特钢、河南航天工业等知名制造业企业。

  通过引入欧洲技术,洛阳初旭公司生产的刀具寿命、精度等核心指标媲美国际一线产品,价格却不足后者1/3……在这家民营企业,记者听到的是一个开放创新激发发展动能的精彩故事。

  李斌,洛阳初旭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位从2010年就开始从事刀具销售的资深从业者,见证着我国基础工业在数控机床刀具领域的蝶变。

  数控机床刀具是对金属件进行切削加工的主要工具,被喻为“工业牙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矿业、汽车等涉及机械加工的各行各业。

  李斌介绍,国产刀具平均寿命只有国外刀具的50%至70%,频繁更换刀具降低了加工效率,也增加了数控机床使用成本。此外,由于加工精度不如进口产品,一些使用国产刀具铣加工后的零部件需要再进行打磨才能达到精度要求,又增加了加工成本。目前,我国高精度、长寿命数控机床刀具主要依赖进口。

  “一直希望高端刀具不再卖‘洋货’,也希望中国企业能用上高质量的‘中国造’。”李斌说。

  去年,通过相关渠道,在基础工业相对先进的乌克兰,洛阳初旭公司成功收购当地一家老牌刀具研发生产企业及其品牌,使得企业具备了高端刀具设计、材料选取、生产加工等一系列能力。在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基础上,企业围绕国内刀具生产的特殊工况和个性化需求,联合河南科技学院等高校进行产品改进和再创新,成功开发出应对不同场景的多款刀具产品。

  经检测,该企业刀具寿命较国产同类产品提高约70%,甚至高于进口同类产品。由于免去了刀具的频繁更换,加工效率是国产传统产品的7倍。此外,刀具加工后表面精度可达航天级,为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实现“以铣代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这样一套刀具,进口产品卖40万元,我们的产品售价却连10万元都不到。”在生产现场,李斌拿着一件圆形刀具说,正是靠着过硬的技术和高性价比,企业产品去年成功叩开中信重工、轴研科技等大型国企的大门,现身矿山设备、高精度轴承等工业品加工现场,质量获客户充分肯定。

  未来,该企业将向刀具智能加工领域延伸,开发“点点手机就能远程控制刀具”的数控平旋盘镗刀等智能化产品,填补国产同类产品空白,用更多“洛阳质造”和“洛阳智造”助力中国基础工业进步。


  转自:洛阳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