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光洋:高档数控机床的中国力量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06





  编者按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国宝的署名文章 《三个机床企业的不同命运》一文在本报刊发后,引起机床界热议。两个曾经全国知名的机床行业骨干、排头兵企业,如今资不抵债被兼并重组,而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大连光洋却经营得风生水起,成为高科技明星企业。这个案例究竟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没有给出具体解答。日前,中国工业报记者走进大连光洋,试图在深入调研采访中抽丝剥茧,寻找答案。


  走进大连光洋的车间,可以看到100余台五轴数控机床正在同时组装生产。 “这个产量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大连光洋科技集团董事长于德海言语间充满自豪:中国人是聪明的、勤奋的,高档数控机床不是只有外国人能做,我们也能做得到,秘诀就在于建立数控产业完整的人才链、技术链和产业链。


  大连光洋国产自主五轴数控机床产量已连续5年位居国内第一。 “再用5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五轴数控机床提高到世界同类通用型五轴机床的最高水平,产量达到2000~3000台。”透过温文尔雅的外表,于德海关于高档数控机床的雄心壮志流露无遗。


  技术链自主后来居上


  大连光洋一开始并未计划主攻高档数控机床。按照于德海的说法,这是被市场需求和国内现状逼出来的。2005年大连光洋研制成功首个五轴联动高档数控系统后,由于市场和用户的不了解,主机厂不选购光洋系统,光洋不得不采购光机来配自家数控系统,以数控机床向市场和用户展示光洋系统。自此,于德海定下了一条铁律:光洋生产的每一台数控机床必须配国产数控系统。光洋是迄今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只配套国产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制造企业。


  2006年,为验证数控系统的五轴功能和性能,光洋计划向美国、德国企业采购转台、摆角头等关键功能部件,但美国不卖,德国有限制,国产又难以满足需要。如果采购国外的中低档产品,不仅不能有效验证数控系统性能,而且配套产出的机床就是大路货,缺乏与国外品牌的竞争力。


  其实,这不只是大连光洋一家公司面临的窘境。我国机床产业在完成数控代际升级过程中,核心技术和主要功能单元、关键部件基本依靠进口,大部分企业产生了技术路径依赖,技术创新能力弱化甚至丧失。


  思路决定出路,技术道路的选择决定了企业发展的不同命运。面对一系列的限制条件,大连光洋化压力为动力,选择了一条 “迎难而上的创新路”,一方面与清华、哈工大、大理工、北航等高校产学研相结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方面与市场和用户相结合,量化研发需求和目标,加强基础零部件的研发。双剑合璧,自主创新,逐步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后来居上。


  “高档数控机床对关键部件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越做越觉得关键部件和基础零部件的重要性”,于德海对此感受颇深。据了解,大连光洋重点聚焦国家急需的高档数控系统、五轴数控机床及关键的核心功能部件,研发投入坚持 “股东零利润保留”,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控股的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数控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文庆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目前,大连光洋形成了较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具备了研制性价比位于全球前列的各类五轴数控机床的能力,特别是在直线轴、角度轴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自主创新的成果并非凭空而来,完善的技术链需要有健全的、高水平的人才链。据大连光洋董事长助理江世琳介绍,公司组建了一支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团队,研发人员已经占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还在持续增长中。他认为,大连光洋能够进入高档数控机床的世界第一梯队,关键在于人才团队的持续学习能力,能够不断适应产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电机事业部负责人王雪说,大连光洋的企业发展和技术团队成长彼此促进、相互成就。对高档数控技术的持续研发,推动了团队进入业界高端领域;反过来,不断成长的技术团队又保障了研发水平不断提升。


  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


  数控机床有传感、控制、驱动、执行四大系统,构成产业闭环,需要具备快速检测、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果关键技术产品不是自己掌控,就会极大地影响效率和效果。在整个产业闭环中,关键零部件水平决定关键功能部件水平,关键功能部件水平决定整机水平。于德海形象地将其类比为主仆关系,也就是,关键零部件必须满足关键功能部件的要求,关键功能部件必须满足主机的要求,主机必须满足用户工艺的要求。


  为了满足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制要求,这些关键功能部件或者关键零部件并不是市场上的标准品可以替代的,大量部件需要个性化定制,否则无法满足用户工艺要求,在性能和可靠性上也无法保证。同时,如果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产业就难以安全自主,面临高价、限制甚至禁售风险。经过深入调研,于德海确定了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目前,大连光洋已经打造了一个从数控系统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制造到机床整机产业化发展的全产业链,拥有国际一流的自我配套能力。


  完整的产业链和人才链、技术链让于德海引以为豪。正是因为拥有这三个链条,大连光洋一年内曾为某重点领域客户解决了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技术问题。在于德海看来,自己拥有和掌控的环节越多,越能深刻理解市场对产品和部件的需求,这对研发的意义无可替代。其原因在于,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可以将需求解析得量化、全面、真实,研制个性化部件,最大化地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还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据了解,大连光洋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大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将建成世界上最大单体的恒温恒湿地藏式工厂,并将容纳传感器、电机、伺服驱动、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人造铸石床身、液压系统、自动化工装、机床钣焊、强电控制、立式五轴机床、卧式五轴机床、五轴龙门机床、五轴工具磨床、工业机器人和信息化、数字化制造等全产业链配套公司。虽然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大连光洋在健全完善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方面痴心不改。


  与用户协同创新


  如果请于德海梳理他的运营思路,一定少不了企业文化。与用户共同创新、共同提升、共同受益,则是贯穿于大连光洋科研和市场运营的文化基因。大连光洋总工程师陈虎认为对手是 “心魔”,要忘掉对手,心系用户。


  很多机床企业热衷做大,追求产品的专业通用和规模效应,大连光洋认为市场需要定制化、差异化的工作母机,因此选择做 “客户专家”,聚焦个性化定制开发,以用户工艺需求为目标,与用户共同设计,形成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的技术创新模式。


  和用户共同设计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了实现高档数控机床 “中国制造”的速度,并使大连光洋在与客户协同创新中受益。2013年,大连光洋曾与国内某研究所开展合作,该所技术负责人担当使命,率领技术骨干参与光洋机床产品的设计改进。在双方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下,从多个方面大幅提升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该所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课题,引进大连光洋6种类型10种规格22台高端数控五轴加工设备,合作研发模式持续深入,推动了国产高端五轴数控机床的水平提升。由于这些机床全部采用的是光洋自研或国产的关键零部件,所以该课题实际上完成了对国产五轴机床全产业链的应用验证。


  深度了解用户需求是与用户共赢的必要条件,陈虎经常带队到客户应用现场调研挖掘需求,进而开展针对性研发。据了解,大连光洋为无锡一家公司研制的五轴叶片铣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格的、可加工3米核电叶片的专用加工设备,加工精度、表面光洁度及可靠性与瑞士的顶级机床相当;为株洲一家公司研制的高精度五轴工具磨床打破了该公司长期依赖进口机床的局面,经过与用户单位工艺人员的共同努力,解决了之前进口机床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


  “我们常常是与国外高档数控机床知名公司共同竞标,同台竞技,充满了骄傲和自豪”,绽放在科德数控公司销售总监高禄军脸上的笑容,不仅凝聚着与用户深度沟通合作的成功和喜悦,而且展示着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低端混战,中端争夺,高端缺失”,业内人士曾如此评价中国数控机床产业。虽然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实现了从无到有,但是未来之路依然漫长和艰难。路在脚下,大连光洋已经出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连光洋构建了以自主可控的技术追求、自如应变的市场活力、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深层底蕴,专注高端产业突破,锻造全球科技实力,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走上了脚踏实地、行稳致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国市场自主贡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五轴数控机床,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创新铸就的中流砥柱。(记者 李锋白)


  转自: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走基层调研:发展苹果产业成为甘肃静宁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 走基层调研:发展苹果产业成为甘肃静宁农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