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让中国汽车品牌“走红”中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06





  刚刚过去的11月对中国汽车品牌长城旗下的“坦克300”车型而言有些“忙碌”。


  11月10日,第46届巴格达国际博览会还未结束,2022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已经开幕,“坦克300”在这一天实现了跨越5个时区的同步展览,惊艳亮相。


  “这款车即将进入伊拉克市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傅小康表示,这已经是几个月内,这款汽车在中东市场的又一布局。


  今年7月3日晚,长城汽车公司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发布会,宣布“坦克300”在沙特上市,并展示“坦克500”车型,这也是“坦克”品牌首次进入海外市场。


  在11月10日至15日举行的2022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记者采访了解到,技术创新是长城等众多中国汽车品牌“走红”中东的关键原因。


  “坦克300”聚合专业越野底盘、超高强度车身、2.0T直喷增压汽油发动机、8AT变速器等硬件设施,具备高超的越野性能,又凭借智能驾驶、俊朗外观、豪华舒适等细节而备受中东市场关注。


  据长城汽车公司介绍,坦克品牌坚持“生而全球”的研发思路,中东地区是“坦克”品牌全球化进阶的首选市场。


  “长城汽车1997年开启海外业务,首站便是伊拉克市场。过去两年,长城汽车哈弗JOLION、第三代哈弗H6、长城炮、哈弗大狗等多款SUV和皮卡明星车型已陆续在伊拉克上市。”傅小康说,截至10月底,长城汽车今年海外销量已突破13万辆,同比增长18.55%,其中,在中东地区的销量比重约占1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245.6万辆,同比增长54.1%,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占到总出口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同比增长96.7%,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中东地区,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日益受到欢迎。在埃及、约旦等国,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随处可见。


  吉利汽车的几何C型电动汽车在以色列上市后,迅速赢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2022年上半年,该车型在以色列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22%,被当地汽车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购买车型”。


  目前,比亚迪、奇瑞、长安等20余家中国汽车公司已进入阿拉伯市场。“为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需求,众多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不断补齐‘短板’,比如,相继推出较为成熟的混动系统等。”比亚迪海洋网天津区运营经理刘洋说,进军乘用车市场近20年来,比亚迪始终注重科技创新。


  本次天津车展上的长安汽车新能源品牌“长安深蓝”展区内,一款中控屏能够自动转位的新能源汽车吸引了不少现场观众的目光。记者打开车门坐进驾驶室,中控屏便自动转向驾驶位。长安深蓝天津大区区域经理张佳霖介绍,该“向日葵屏”通过座椅传感器实现“自动转位”,驾驶员设定各种功能更加便捷。


  长安汽车与中东地区的缘分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多年来,长安汽车陆续与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沙特等国家名列前茅的汽车经销商开展合作,发挥了强强联合的优势。


  2020年,长安汽车在沙特销售近2万台汽车,成为首个进入沙特汽车市场年销量排名前十的中国品牌。(记者 尹思源 张宇琪)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汽车首夺智利市场销售冠军

    中国汽车首夺智利市场销售冠军

    智利《信使报》8月3日援引智利全国汽车协会发布的年中报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汽车占智利市场15 6%的份额,首次超过韩国和日本制造汽车,居智利市场销量榜首。
    2018-08-07
  • 中国汽车品牌自信亮相法兰克福

    中国汽车品牌自信亮相法兰克福

    首次亮相的红旗,不需要现场升起“红旗”;二次参展的长城,也不需要示人以“长城”。它们不需要介绍“我是谁”“怎样做”,而是直接陈述战略、展示实力。这是实力的此消彼长,也是现实的“河东”与“河西”。
    2019-10-17
  • “新四化”助力中国汽车产品走俏海外

    “新四化”助力中国汽车产品走俏海外

    7月份,中国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4万辆,同比增长1.8倍;前7个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100.2万辆,同比增长1.2倍。
    2021-08-23
  • 发力国际营销助推中国汽车行业“从大到强”

    与会专家及企业代表认为,中国汽车行业已行至“从大到强”的关键路口,中国汽车品牌要提高认知度、认可度,还需在国际营销方面持续发力。
    2022-09-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