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有保障,新动能强劲 中国经济复苏走在全球前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0-21





  经济增速转负为正!10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0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环比增长2.7%,扭转了上半年下降的局面。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较好保障,中国国民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主要指标增速由负转正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由负转正。


  看累计——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全面回升,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0.4%,全部为正值。此外,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国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的同比增速均实现了由负转正。


  看当季——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4.9%,比二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比二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由负转正。


  看当月——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连续6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4%,连续5个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连续2个月正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0%,连续4个月正增长。


  “从这些主要指标的变动趋势看,我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确实是走在了全球前列,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的活力。”刘爱华表示。


  民生有保障,新动能强劲


  经济稳定恢复的同时,民生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和改善。


  就业方面,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基本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呈现稳中有落的态势,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从年初6.2%的高位持续回落。


  居民收入方面,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0.6%,与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物价方面,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1.7%,物价涨势比较温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社会兜底保障力度较大。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和离退休金同比名义增长8.7%,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2.9%,人均政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增长,且远高于整体居民收入增速。


  新动能引领作用凸显。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网上购物、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火热,在线办公、远程问诊、在线教育等新兴需求旺盛。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半年快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4.3%。


  “总体上看,今年前三季度,整体经济确实呈现出持续稳定恢复的态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仍然客观存在,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地区、行业、企业的恢复还不均衡,经济持续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刘爱华表示。


  对全年经济发展有信心


  三季度的增长态势能否延续?“不管是从需求、生产,还是从整个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和活力等方面来看,我们认为,今年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的态势。”刘爱华表示。


  需求逐步回暖——


  从投资看,今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8%,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刘爱华表示,投资将继续延续目前由负转正、进一步回升态势。


  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从服务端看,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和中秋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的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4.9%;游客人数恢复到去年八成左右,收入恢复到七成左右。刘爱华指出,这说明在疫情有效防控背景下,居民对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需求都在恢复中。


  产业循环持续改善——


  产能利用率逐季提升。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76.7%,比二季度回升了2.3个百分点。


  下游产业恢复滞后于上游产业的状况有所改善。9月份,规模以上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由上个月下降0.8%转为增长3.2%,在连续几个月下降之后首次出现增长。此外,服务业多数行业也都实现了正增长。


  市场主体信心逐渐增强——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9.1%,连续4个月正增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了15.5%,也是两位数的增长。


  企业预期积极。9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是51.5%,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是55.9%,分别比上个月上升了0.5、0.7个百分点,都是连续7个月位于临界点之上。


  “这三个方面对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发挥超大市场的韧性,激发超大市场的需求潜力是非常有利的。总体上来讲,我们对全年的经济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刘爱华说。(记者 徐佩玉)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品牌建设让中国经济展现“活力”和“韧性”

    全球最大传播服务集团WPP和旗下的市场调研机构凯度华通明略20日发布BrandZ2017年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榜单,为观察中国企业品牌建设提供了一幅生动图景。业内人士指出,依托品牌建设,中国经济正在展现“活力”和“...
    2017-03-23
  • “对中国经济无需太多担心”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来源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这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联席首席执行官孙玮在近日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道。
    2017-04-10
  • 多项指标向好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或达6.8%

    根据安排,国家统计局将在4月17日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对中国经济增长信心更强了。分析人士预计,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继续延续去年四季度向好趋势,同比增长达6 8%,年内余下三季度增速将会逐步放缓至6 5%
    2017-04-10
  • 中国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

    从近期政策动向以及发布的各项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季度经济延续回暖态势几成定局,二季度至少不会出现明显的回调迹象。
    2017-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