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头条 > 正文
京津冀产业转移布局思路浮出水面

        京津冀产业转移提速 高层级规划可避乱仗

 

  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凌云建材迁址河北邯郸,是今年北京首家外迁的中央企业,成为京津冀三地之间产业转移的标志性事件,三地协同发展中的产业转移布局思路浮出水面。

 

  证券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三地产业转移工作正在换挡提速,加快进行。在北京市加快向外转移传统产业的同时,天津和河北也在抓紧吸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不过,在国家层面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尚未正式出台之前,各自为政的局面仍在继续,如何避免产业雷同打乱仗,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处理污染企业不是甩包袱

 

  5月15日,北京凌云建材坐落于河北邯郸武安的新厂区已经竣工并开始调试。作为央企北京新兴际华集团下属子公司,凌云建材迁址成为今年北京首个央企外迁的案例。对于凌云建材外迁的原因,外界一直用“污染企业”的标签来解释,并质疑其搬迁是否能够带来双赢。

 

  “这完全是误解,与外界的理解恰恰相反,这个项目是无污染的高技术企业。”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刘明忠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据悉,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迁至邯郸后改名为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将建设成为国内龙头的医药级碳酸氢钠小苏打生产企业,产品覆盖注射/透析、药用口服、食用等三个高级别的碳酸氢钠。

 

  从工业布局和供应链角度来看,凌云建材的搬迁有着科学的考虑。据了解,由于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搬迁到邯郸后,可利用新兴际华集团在当地的另一下属企业新兴铸管排放的二氧化碳,利用工业园区产生的蒸汽为能源,同时工业区附近也有纯碱的集散地,可以降低纯碱原料的采购成本。

 

  北京市丰台区经信委主任吴神赋说,邯郸市武安地区是钢铁冶金行业的聚集地,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区域。凌云项目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不仅不排放二氧化碳,每年还可以吸收河北当地碳排放1.6万吨。

 

  邯郸市发改委主任高和平给证券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搬迁到河北后,充分利用当地的废气和余热,虽然产量从2万吨提升到6万吨,但能源消耗却大幅减少。通过合理整合,丰台区打出了“变废为宝”的多赢牌,不仅仅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还为河北省减少了碳排量,更促进了企业的升级发展。

 

  “河北省不是北京污染企业的垃圾回收站,外界所说的北京污染企业,也都是完全符合国家污染排放标准的合规企业。” 丰台区环保局有关人士强调,本次计划外迁的企业在北京以往监测中,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并无超标和处罚现象。而且对京津冀一体化大框架来说,北京、河北排放污染物总量都在此次外迁过程中实现了减排,而非污染转移。

 

  据介绍,今年北京集中清理的行业包括锻铸造、家具、建材等。其中,锻铸造企业有282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有83家。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工信厅与北京市经信委已经组织了北京的27个园区与河北的57个园区分批进行了4次产业对接,经过北京和河北的协商,这些企业将集中迁往冀中南地区。其中,锻铸造企业将集中迁往邯郸市成安县、鸡泽县,家具企业将集中迁往石家庄行唐县。

 

  高科技企业成为“香饽饽”

 

  实际上,近几年北京生产制造型企业的自发外迁一直都在进行。北京市的用地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在迅速攀升,这给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经营压力。即便没有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背景,很多生产制造型的企业,也会逐步把生产基地迁往周边地区。

 

  临近北京,生态良好,可以广泛吸引高端人才到这里工作和创业,正是天津和河北诸多城市的优势所在。对承接方来说,北京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商贸业,无疑最令人心动。

 

  “上半年我平均每天接待河北和天津来谈园区合作、项目接洽的不少于三拨。”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董事长梅荫对证券时报记者说。作为北京市高端产业集聚之地,中关村也面临着人口高度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等创业成本升高的瓶颈。

 

  而事实上,中关村作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其范围早就突破了海淀区中关村这个地理概念,其产业园遍布北京市十六个区县。用地越来越紧张的北京,已经难以承载日益壮大的中关村,中关村寻求广泛的区域合作也是必然。

 

  在此方面,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天津或许拥有更大的优势。天津市宝坻区从2011年起便与中关村加强了合作,当年承接首都地区产业项目60多个,吸引投资100多亿元。到了20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跃升至167个和400多亿元。

 

  今年一季度,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国内招商引资到位24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吸引北京投资项目52个,投资总额达340.82亿元,包括工银金融租赁、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中建滨海壹号等一批新增续投项目;吸引河北投资项目22个,投资额达18.56亿元,包括组建中茂国际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增续投项目。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信委副主任曹建军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滨海新区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倡导企业从产业一体化和产业集群的角度入手,形成市场主导的协作关系。滨海新区有很多细化的产业联盟,比如智能制造联盟,非常希望跟北京的一些对应的产业联盟开展合作,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曹建军举例说,有些天津的企业在需要科技创新的资源支撑时,倾向于寻找北京的高校或者对应的科研机构,这种联系每天都在发生。

 

  环绕北京的河北,自然也不甘拱手相让。随着一些科研院所有望外迁到河北,河北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景也充满光明。仅4月份和5月份,河北产业园区在中关村举行的大大小小“高新技术产业对接会”就不下20场。

 

  远在270公里之外的沧州渤海新区,也怀揣着一个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梦想。5月5日,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将负责工商登记注册工作的部门正式迁址到北京中关村,在中关村直接设立办事机构,适合落户中捷产业园的企业,其审核材料、注册资金、注册手续等工作将在中关村进行,一两天就能完成工商登记注册手续,极大地方便了中关村广大的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中捷产业园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振华期待,通过这种创新,未来两到三年,中捷产业园植入数以千计的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到2020年,中关村区域经济产出规模到十万亿左右的时候,中捷产业园哪怕植入1%或5%,也能达到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错位竞争仍有待国家级规划出台

 

  尽管国家层级产业规划尚未出台,但是在北京市,区县政府与河北天津等地的对接,园区和园区之间的对接,企业和企业层面的对接,已然十分频密。不过,如何避免产业雷同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各自为政的局面仍在继续。

 

  5月8日,北京丰台与河北保定签订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落户白沟的意向协议。8天后,代表大红门市场风向的八个主力市场又公开签约廊坊永清。显然,政府间的协调和考虑并不清晰,产业方面的重复建设、同质竞争依然存在。公开资料显示,永清国际服装城开建于2009年,投资800亿元,而5月8日保定白沟又宣布投入巨资建设新园区承接大红门的服装市场。

 

  这种产业链条同质化问题已经引起各个方面的重视,河北省上半年计划重新规范和整合开发区布局,形成196个升级开发区平台,用于承接北京的产业转移。这些园区平台如何互通有无、有效互补和错位竞争,是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考验。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应该制定更高层面的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在产业转移中起到指导作用。北京的产业不能盲目地向外转移,而是有重点地创造一些卫星城,这些卫星城生态环境优越、软硬件条件基本具备、要素成本也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会有一个自主选择。

 

  赵弘说,产业转移过程当中应该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壁垒,可以探索通过“首都财政”来解决北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逐步让区域内其他城市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方面能够和北京之间缩小落差;建立引导性资金,对于这些转移的企业和机构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补贴,帮助度过转化期,使其长期生存下来,或者获取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政府能做的,通过硬条件、软条件的创造,让市场机制引导资源实现合理配置,而不是下命令、下文件。把理念端正,思路才能正确,方法才能正确,最后才能有效果。”

 

  目前,河北工信厅与北京市经信委正在对北京拟转移产业项目进行分类,摸清每个拟转移项目的情况,特别是拟转移地区。在此基础上绘制北京产业转移地图,在地图上标明园区所在地、功能定位以及将要承接的产业。

 

  按照河北的计划,作为京津水源地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侧重于对接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特别是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侧重于承接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廊坊保定地区侧重于承接新能源、装备制造以及电子信息产业;冀中南地区侧重于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产业制造环节和一般制造业的整体转移。

 

来源:证券时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