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头条 > 正文
全球金融市场面临流动性冲击

  中国央行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双降”,也是应对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特别是中国股市一周之内下跌20%情景之下的应急之举。

 

  近一时期,全球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以来的剧烈动荡,金融恐慌指数急剧飙升,从美国纳斯达克、道琼斯到中国资本市场、亚太市场、新兴经济体几乎无一幸免,全球各国央行都准备祭出各类救市的筹码,已经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出手救市或干预市场。

 

  以央行此次“双降”释放近7000亿流动性估量,本次刺激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与全球整体的金融大格局巨变相比,似乎又难以起到根本性的扭转作用。事实上,随着美国QE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货币金融周期的新拐点到来,人民币资产扩张的内外环境正发生趋势性改变,将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一个“结构性偏紧”的货币新环境。这体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外汇储备存量出现拐点。央行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69万亿美元,创2013年以来新低。今年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减少400亿美元,为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

 

  另一方面,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的外汇占款大幅下降。在基础货币需求变动不大的背景下,意味着基础货币缺口将有所扩大。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金融机构口径外汇占款下降了2491亿元,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了3080亿元,从绝对流出量来看,两个口径的外汇占款都创造了历史上最大的单月流出量。与此同时,近期人民银行调整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中间价报价机制,弱化钉住美元机制后,势必对金融体系本外币流动性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人民币快速贬值大大提高了中国海外债务的风险,推升海外债务负担和融资成本上升。以2014年末,中国对外负债46323亿美元总额和货币贬值幅度计算,近期之内中国外债就增加了2300多亿美元。

 

  而从全球资本流动和美元流动性供给看,这种“结构性趋紧”是新兴经济体的普遍性特征,新兴经济体可能面临流动性断崖。作为全球基础性货币的美元,在宽松时期大举进入新兴经济体的资金,在每次美联储政策收缩时势必产生大量的资本回流和冲击。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2014年从新兴市场流出的跨境资本料增至1万亿美元左右,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而新兴组合基金研究全球公司(EPFR Global)统计显示,自9月中旬以来全球的投资者已经从新兴经济体的债券和股票基金市场撤出约65亿美元资金,而2014年以来从新兴市场流出的资金已达131亿美元。

 

  本月中旬当周,EPFR全球追踪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出达到5周以来的最高点,全球资金已连续6周从该基金中撤资,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资金流出量也达到了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的最大值,新兴经济体资本外流的形势日趋严重。

 

  由于美国经济处于持续复苏的新周期,近期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以及对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减速的担忧,是否会打乱美联储欲很快开始升息的计划,还是延续原来年内加息的时间表和节奏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长期看,中国所面临的内外部流动性正在面临资金水位下降的风险,必须避免出现系统性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尤其更需高度重视的是,在全球金融市场和中国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环境下,近期并非是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最佳时机。如果过快开放短期资本项目,将急剧放大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冲击,除了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之外,中国必须提前做好全面的系统性预案,以及全球金融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安全和稳定。(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