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头条 > 正文
专家:国企改革要做到有进有退 做好加减法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国有企业改革——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理论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国企改革目的就是要纠正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要做到有进有退,做好加减法。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国企改革就是要纠正行政性垄断所导致的市场扭曲和资源错配。马晓河提出四大战略,即两进、两退、一去、两剥离。“两进、两退、一去、两剥离,进要进够,退要退够,去职能化去行政化,国有资本运营和管理剥离。”


  “两进”要求:第一,探索建立特殊法人企业管理制度,确保承担国家安全和稳定责任的国企要持强公益属性,基础技术、重大技术领域国企应该进入,轴承、航空轴承、军用民用的航空轴承,集成电路,数控机床应该进入。


  第二,特殊法人,特殊法人应该有特殊法。对传统垄断行业明确区分,分类推进国企产权股权结构改革。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和保障公平竞争的网络调度环节应该回归公益性,可以成立国有独资的特殊法人和企业机构,提高基础性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两退”包括在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划界一定要退足、退够。第一、在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要退让,建筑、金融、交通、房地产、汽车、商贸、烟草、传媒,应该退足、退够。从垄断行业分拆出来一些竞争性业务环节也要退让。发电、铁路客运运输、成品油批发零售等等应该退让。进一步深化产权结构改革,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尤其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


  第二、推动国企从不具备竞争优势、效率低下的领域和部门尽快退出。比如僵尸企业,当前中国的过剩产能不是纯粹市场造成的,我们是由各级地方政府造就的大量产业园区和市场行为共同形成的,要靠市场的出清是很难的,必须借助国有企业的退出加市场出清。这里要注意,在竞争性环节退出中有两个问题需要介入,第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二,保障退出后的职工权益。


  “一去”主要强调取消行政级别,国有企业内部治理要加速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明确董事会的职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责权,落实董事会的选聘、考核、奖惩经理班子的责任。


  建立健全职业经理制度,推行国企高官合同制、年薪制、任期制和市场化选聘等制度,完全按照市场的行为,CEO的薪级由市场定,构建职业经理人市场治理体系,培育竞争有序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快完善企业人事和薪酬激励制度,推进国企人力资源市场化改革,使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所谓“两剥离”即,第一、剥离国有资产的监管机构的公共服务和出资人代表职能,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的监管机制。


  第二、组建独立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剥离国有资本监管机构的公共服务、行政管理和国有资本出资人的代表职能,加强政策规则制定语专业化监管职能。加快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制度,明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具有出资人代表职能。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国企改革,目前在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下,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做加减法。


  加法主要做激励,通过激励使员工与企业股东实现利益共享,使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周放生补充,农村改革之所以成功,源于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目前国企、民企、外企广大员工还没有成为企业的主人。


  减法主要强调,在处理僵尸企业的时候要依据市场经济的方式进行,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注意:第一、不能再用行政方式救助僵尸企业;第二、破产重整如果仅做债务重组,不做资本重组,治标不治本;第三、资本重组的关键是寻找到产业重组的企业家,民营企业家中的良币;第四、职工身份置换,职工走向市场;第五、法院要积极受理企业破产申请;第六、债权人以主动态度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第七、大股东积极配合依法治僵,并筹集资金兜底职工安置费或身份置换补偿金;第八、职工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转变观念,适应企业市场化;第九、兼并不能搞行政捏合,不能搞一帮一。(记者金辉北京报道)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