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分析 > 正文
传统零售业:“微利时代”亟需转型

  曾是百货业标杆的百盛近年来业绩屡屡下滑,其东四环店于7月1日贴出通知,宣布整体改造暂时关闭。百盛20年前进入中国后,一度成为时尚购物的代表,也是不少逛街达人的首选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百盛现也不见当年的繁华。

 

  百盛东四环店的凋零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也是必然的。去年,百盛交出了上市九年来的最差业绩:净利暴跌58.4%达3.54亿元。今年一季度,百盛同店销售下降8%,净利同比下滑34.3%达1.5亿元。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营销人士表示,百盛百货一直以为自己是行业标杆,但是没有意识到整个百货业会被冲击得如此厉害。在大变革的风暴中,百盛没有及时作出改变,其营销方面的投入也很小,近年来屡现报端的也多是负面消息。

 

  随着百盛关闭北京东四环店,传统零售业关店“断臂止损”的方式是否能缓解现状?传统零售业如何破局,未来将会走向哪里等话题引发关注。

 

  没落“贵”族

 

  百货,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零售载体,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且广受消费者的欢迎和信赖,甚至出现百货卖什么就流行什么、消费者排队抢购的现象。

 

  然而,最近1~2年,百货这一传统零售业态似乎风光不再。销售增长疲态尽显,利润水平每况愈下。

 

  在银泰百货,记者发现除了门前晃荡着的“买卡”人员,玩手机的门勤,无精打采的柜台人员,偌大的购物中心空空荡荡,前来购物的人寥寥无几,由于人流稀少,很多专柜除了陈列的货品,服务员都不见踪影,部分收银台都无人值守,放着“暂停服务”的牌子,而在主收银台,结账的人也很少,只是偶有一二。

 

  而不少高端百货店也与银泰百货有着类似的境遇,部分楼层还被设置成特卖区,以处理滞销产品。

 

  销售数据更是将百货业的萧条尽显。根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两个月,中国百货业销售同比增长3.2%,较上年同期下滑4.8个百分点,比2012年和2011年同期下滑5.7和15.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自2012年2月伊始,百货业销售增速持续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

 

  相比之下,购物中心的建设在全国遍地开花。根据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的数据,2012年底全国主要城市的购物中心总数约为3,100家,而十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300家。

 

  这些零售业态在不同层面与百货店的经营范围产生交叠,例如,购物中心倡导的一站式消费理念迎合了家庭型、年轻族的多元化消费需求等。而近年来网络购物的迅猛崛起更是动摇了传统百货店“老大哥”的江湖地位。

 

  转型破瓶颈

 

  自2012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放缓、电商冲击愈演愈烈,百货店试图通过不断地打折促销以带动人流和扩大销售额。

 

  而打折促销似乎在违背百货业态的可持续发展,当越来越多的百货店经营者意识到此时,传统百货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传统百货店转型的路上,零售业资深专家陈平提出“不向体验型购物中心转型就要等死”,强调“体验式购物中心是未来趋势”。

 

  据世邦魏理仕研究部统计:以北京、上海为例,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两大一线城市中购物中心个数和面积占各自优质商铺市场的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其中,北京购物中心个数和面积占全部优质商铺项目数和面积的52.8%和65.2%,而上海上述两项指标更高达64.0%和79.4%。基于消费者消费习惯和行为的改变,业态相对单一的传统百货正在积极寻求转变,希望通过增加零售业态种类,调整商户类型,改善购物环境,来给予购物人群一种类似于购物中心的消费体验。

 

  面对困境,传统百货店也积极做出其他方式的尝试,比如逐步开展自营业务、提升自有物业的比重,以及拓展电商平台等。

 

来源:国际商报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