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礼品回收”滋生腐败温床


时间:2013-01-09





每到年终岁末,礼品回收都会进入“旺季”。高档电子产品正成为回收店的新宠,地下交易惊人。据知情人透露,其中的利润高达50%。同时,业内遵循着最基本的规则:不问卖主身份,不问礼品来源。在这个灰色市场里,工商部门不管,纪检部门也不查,礼品回收成了一个“两不管”的真空地带。


每逢年终岁末,“礼品回收”行业便异常火爆,大有超过废品回收生意之势,越来越红火。究其原因,固然源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正常礼尚往来中产生了一些“剩余礼品”,但更主要恐怕还是与腐败密切相关。据有关调查显示,卖礼品的多是官员及其家属。“礼品回收”俨然已成了一桩腐败生意,甚至充当了收受贿赂的“洗钱机”,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礼品回收”的招牌,虽在大街小巷并不鲜见,却与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分遥远,众所周知,礼品回收的对象,过去多是名烟名酒保健品等,如今高档电子产品也成为了新宠,这远不是普通老百姓消费得起的。礼品回收往往与腐败相连。许多不法分子往往借节日之名,隐藏种种不正当目的送礼,使得礼物成为权钱交易的直接载体。消费不完的礼品折价出售,无异于一种变相的洗钱,而礼品回收从业者,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洗钱的中介。


正因“礼品回收”为腐败“开了一扇窗”,工商部门不管,纪检部门也不查,礼品回收也就成了一个“两不管”的真空地带。因而我们看到的市面上的那些礼品回收店铺,往往是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与法律相悖:或违反国家专卖制度,或涉嫌销售假冒伪劣,或干扰正常商业秩序,甚至还可能构成收购、销售赃物,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刑事犯罪,成为了权钱交易的“桥梁”和“纽带”。


“礼品回收”行业的火红,是中华“礼”文化的倒退。倘若这种情形得不到改善,那不仅仅是售价数百上千元的名烟名酒保健品、电子产品等,连数万、甚至数十万元的名贵药材、手表、金银首饰等奢侈品,也会逐步进入“礼品回收”市场。如果“礼品回收”不及时收手,那所谓礼尚往来,将会变质变味,俞演俞烈,将会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以礼代贿这种新的行贿受贿方式具有更强的隐蔽性、迷惑性,其危害将比传统的金钱贿赂更严重。


“礼品回收”自腐败滋生,同时也滋生了腐败。为防止“礼品回收”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笔者认为,对那些按照现行法制,涉嫌违法的礼品回收行为,监管部门应当严格依法查处。为让“礼品回收”收手,坚决取缔属于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行为的“礼品收购”,通过严厉打击,即能遏制相关礼品回收违法行为,又能起到反腐败的效果,相关部门应及时补上制度漏洞,遏制以“礼品回收”店搭桥洗钱的非法行为。


来源:中国吉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