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运营商变革之路


时间:2013-06-07





  在过去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一两年中,人们制造的数据几乎占据了全球数据总量的90%。大数据以惊人的速度逼近到我们面前,新的理解、新的应用以及网络新的秩序悄然揭开了网络“大数据时代”的篇章。

  有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产生2.4ZB的数据,相当于3Trillion万亿的DVD,到2020年,数据还将增加14倍,达到40ZB。而运营商并没有利用海量的数据实现利润的增长。财报显示,中国移动2013年第一季度ARPU值从去年同期的71元下降到63元,MOU平均每月每户通话分钟数同比下降2.98%。

  国内电信市场传统短信、语音业务的下降,直接导致电信运营商过去在整个ICT产业中的主导权逐步被分化,无论是微信、米聊等OTT业务的大行其道,还是三星、百度等巨头对终端平台和移动互联入口的掌控,都给目前网络带来了大量的数据资源,而正是这些以数据流为特征的资源,潜移默化的改写着传统通信业的生态圈。

  如何在似乎新鲜的市场继续掌控电信运营商多年来的话语权,大数据时代到底对运营商们意味着什么?在第六届上海通信发展年会上,三大运营商给予了我们很好的解释。所谓大数据技术,就是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最终形成变革之力。

  运营商变革的十字路口

  多年来电信、移动、联通对通信网络的建设功不可没,虽说移动互联网强大的吸金力,让运营商面临着沦为管道化的危险,但移动互联网入口海量的数据信息,终将承载于运营商庞大的网络管道之上。在大数据的年代,网络管道丰富的数据资源,也恰恰是运营商在变革之路上有力的引路蜂。

  此次上海通信大会上,上海移动接受本报记者通信产业报采访时表示,随着信息成为企业战略资产,市场竞争要求越来越多的数据被长期保存,对于运营商而言,每天都会从网络管道、业务平台、支撑系统中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的商业智能应用将为运营商带来巨大的机遇。

  然而机遇往往是对有准备者而言的,电信运营商作为上游IT企业和下游管道设备厂商的中间决策者,对于整体网络运营的把控有着深入的理解。在大数据变革的十字路口上,运营商面对海量的数据浪潮,深挖管道价值,将单纯的数据流转为提高用户黏粘性的商业砝码,运营商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

  深挖大数据商机

  在本次大会上,上海联通认为,在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通信运营商至少可以做三件事情:第一,通过用户偏好分析,及时、准确的进行业务推荐和客户关怀,改进产品设计,并通过分析流量、流向变化,调整资源配置,优化网络,改善用户体验。第二,快速准确确定公司管理和市场竞争策略,助力市场决策行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产进一步保值增值。第三,通过业务、资源、财务等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在确保用户隐私不被侵犯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对可信第三方提供信息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与上海联通不同,上海电信则着重于网络承载建设。上海电信通过多年的承载网积累,充分发挥IDC运营的经验,继续加大承载网建设的投入,着力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将IDC打造成丰富的信息承载平台、完善的客户服务平台和全面的价值共享平台。

  上海移动在上海通信大会上,则针对于客户服务明确指出,上海移动拥有超过2千万用户,拥有海量的用户、业务数据。上海移动一直以来以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为运营理念,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移动已建立了成熟的经营分析系统,流量经营系统等。

  多方协作是关键

  无论是挖掘信息、网络建设还是客户服务,大数据前进的浪潮中蕴含着无限的商机,不仅推动着运营商走向变革的道路,对于设备厂商和IT企业而言,大数据的变革同样势在必行。而三者构成的通信生态圈如何很好的维系,来盘活大数据带来的商机,是运营商掌握自身命脉的关键。

  纵观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其对于现有通信网络的建设和管道资源利用拥有着强大的先天优势。包括华为、中兴等企业还具备网络承载技术自主的知识产权。据内部人士透露,华为、中兴等企业路由器已做到百万级的数据流量匹配,同时已经开始涉足于海量的数据存储分析技术,目前已拥有将Hadoop等业界主流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到网络整体构架中的解决方案。

  IBM作为IT企业的领军者,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近日也推出了PrueData Hadoop技术,通过MapReduce的编程模式支撑了Hadoop强大的集群负载扩展性,以提高了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

  通信设备商和IT企业在各自领域强大的技术支撑,是运营商在大数据时代进行网络建设有利的资源,而如何有效地展开三方资源的整合,避免跨界领域的孤岛效应,是运营商在大数据的变革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也许加快上下游产业链开放性的合作,同时积极探索大数据经营模式,不断地释放大数据资源的潜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来源:通信产业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