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固定宽带家庭用户将达约2.5亿,将成为固定宽带家庭用户总量最多的国家。为此,各路运营商正使出浑身解数,意欲争夺宽带市场。而据南都近日报道,一些二级运营商频频吐槽自己“处于被联通和电信‘卡脖子’的生存状态”,由于向中国电信和联通支付“买路费”太贵,所以宽带价格无法有效降低。
所谓“买路费”缘于电信和联通拥有两张全国性骨干网络。“骨干网”即整个国家网络的中枢,新浪、搜狐等绝大多数内容提供商都将服务器托管在它们网络中。所以包括广电系在内的二级宽带运营商,都必须依附在它们的网络上,否则宽带用户无法访问到任何内容。与此同时,工信部规定,宽带提供商ISP之间互联互通是单向结算的,即大家都要向电信和联通交钱。
尽管中国电信与联通不约而同地声称,它们已经与包括天威视讯、珠江宽频、歌华有线等广电系在内的二级运营商达成了“多项合作”、“结算价格已大幅降低”。然而,有了这种所谓的“多项合作”就没有了垄断吗?
显然,如果从宽带服务的利益链来看,包括广电系在内的所有二级运营商都只是电信和联通的宽带“分销商”,而非所谓的“竞争对手”。就像中石化与中石油,有直营加油站,也有民营加盟商。可是,两桶油始终掌握着石油开采等上游核心资源,即使发改委“调控”着油价的上限,但两桶油依然牢牢地控制着供应,只要民营加油站卖得便宜,就会被“断供”,所以油价怎么可能下降?
虽然中国电信、联通称“并不存在价格歧视。”不过,骨干网的资源一日未完全市场化运作、形成有效的竞争,宽带的价格就如同油价一样,一日也不会真正地降下来。
现在为了降低“买路费”,珠江宽频等一些二级运营商,已经转向中国移动购买骨干网资源。只是中国移动在固网建设上远远不如其他两个运营商,所以宽带服务的质量一直不尽人意。
其实,历史已经证明,让两家掌握核心资源的运营商“竞争”往往不能解决垄断的问题。比如,在2G时代,中国移动与联通的竞争并没有让手机资费降了多少,等到3G时代,中国电信加入后,手机资费才有了一个可观的降幅。
如果要彻底破除宽带垄断,降低民众的宽带接入成本,在监管层面上,除了要加快推进广电系与中国移动作为竞争者加入外,还要以公开透明方式,制定接入骨干网的宽带价格标准,不仅要以法律手段防止和惩治骨干网拥有者对二级运营商的价格歧视,甚至还可以放开、推动更多的国有、民营运营商参与骨干网的建设。
来源:南方都市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