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强势力量


作者:邓璇    时间:2012-04-01





从报纸到广播、电视、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个时代。在发展中,随着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异军突起,在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中划分着自己的份额。在新媒体中,更是有一股强势力量——手机媒体,正在逐步开辟属于自己的“第五媒体”时代。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无线终端,WAP网络为平台的大众传播媒介。手机媒体的形式较多,早期以短信、彩信、手机报为主。2009年国内3G正式上市以后,手机业务变得更加丰富,手机电视、手机微博、WAP网站等都成了手机媒体的媒介形式。可以预见手机最终将承担起互联网的全部功能和应用,向第四媒体发起挑战。

优势特征

手机媒体能够开创下一个媒体时代,离不开其载体——手机各方面优势条件的支撑,这些特质使手机能够为受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资讯,奠定了手机媒体在传媒中的优势地位。

和传统媒体相比,手机拥有广大的覆盖面,主要体现在用户数量和移动通信覆盖区域上。除了巨大的受众群外,中国已经成了拥有世界最大移动通信网络的国家,手机的覆盖能力远远超过了互联网,甚至超越了电视,创建了一个拥有巨大用户群、高度覆盖性的信息平台。

此外,智能手机的问世使手机成了迷你个人电脑。它和普通手机的区别就在于智能手机像个人电脑一样,安装了相应开放式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自行安装软件和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智能手机通常内置高速处理芯片,打破了过去手机媒体进行多媒体信息传播时经常死机的局面,它配备的大容量存储芯片和存储扩展功能,更赋予了手机媒体极大的信息容纳能力。

不过手机媒体最为突出的特性当数无线移动性。自1973年摩托罗拉推出第一部民用手机起,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便实现了无线移动的可能。由于电脑不易携带,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往往是通过手机获取资讯,进行娱乐。手机的无线移动性,实际上符合了现代人习惯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生活节奏,所以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正是由于手机在生活中承担着通信、资讯、娱乐、商务等各种重要任务,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度已经悄然上升。2009年路透社报道的一份全球调查显示,3/4的人会每天随身携带手机,超过1/3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手机就无法进行正常生活。①患有手机依赖症的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查看手机,各种时间间隙也被用来进行手机娱乐。手机对用户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产品,甚至演变为一种强制性的习惯,这给了手机媒体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凭借用户对手机的依赖赢得受众对媒体的注意,取得最优的传播效果。

盈利模式

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是一个媒体生存、竞争必不可少的因素,纸媒、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都已形成了固定的商业模式,但手机媒体的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手机媒体最基础的业务来自于通信,如用户使用短信、彩信,拨打电话产生的费用,这是移动运营商固有的盈利项目。这一项目的收费随着市场的开发和竞争的加剧,一直在不断下调,致使手机话费在几十年间一路下降,手机从天价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这也决定了手机媒体需要探索其他的商业模式,才能更好地应对以后的竞争。

其实,传统媒体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广告业务,对于手机媒体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虽然手机广告的形式有很多种,但真正发展成熟的很少。曾被视为很有发展前景的WAPPUSH广告,是根据手机用户使用WAP的信息记录,将某一站点或某一业务的地址以链接的方式通过短信发送到用户手机上。不过在WAPPUSH广告业务中,受益者不是移动运营商,而是运用WAPPUSH技术的广告商,这导致了后来广告商遭遇运营商的挤压,影响了WAPPUSH广告的发展。对手机媒体来说,广告业务更有可能追随互联网的脚步,以WAP页面广告为主流发展趋势。

除网页广告外,手机媒体还有其他借鉴互联网盈利模式的业务,比如手机增值服务。按照信息产业部的界定,除话音这项基础业务外,所有的数据业务都属于增值业务的范畴,包括无线音乐、手机游戏、手机小说、移动商务等。一方面,移动运营商可以与手机生产商合作,通过在手机中植入各种增值服务获取利润;另一方面,针对某些特定服务,移动运营商会按月收取功能使用费。手机增值服务迎合了当下手机用户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培养了一批基数庞大且持稳定增长态势的消费群体,逐渐成为运营商收入的重要渠道。

存在的问题

手机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处于发展时期,必然会暴露出一些缺陷。而手机媒体的优势,从其他角度看来,也正是问题的根源。

第一,手机媒体自身存在技术限制。由于便携性的要求,手机的尺寸通常都很小,用户在观看视频、浏览网页时很难达到与看电视、电脑超大显示屏相同的视觉体验,广告也难以给用户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严重影响了其传播效果。此外,手机多媒体功能的应用需要足够的电力作支撑,但现在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手机媒体的信息内容缺乏原创性。当前手机媒体的信息内容主要是报纸、互联网信息的复制删减,原创很少,不足以在内容方面形成竞争力。手机媒体需要立足手机平台,依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制原创信息,挖掘读者兴趣点所在,形成信息资讯方面的强势竞争力。

第三,手机用户资料成为新商品。《第二媒介时代》的作者马克·波斯特认为,进行网上销售的零售商把他们积累的客户资料视为自己的财产,并转而卖给其他零售商。这种经济现象不仅在互联网的运作中存在,也同样出现在手机的商业模式中。前面提到的WAPPUSH广告在用户手机上的精准投放,就是建立在掌握了手机用户个人信息资料的基础之上,而用户的个人隐私一旦泄露,便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给手机用户带来很大的安全隐忧。

第四,由于手机媒体目前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媒介形式,所以有关部门对它的监管还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关于虚假不良信息传播监管的难点。手机和互联网一样,具有惊人的信息容纳能力,这些庞杂的信息汇集到一起,势必给监管造成了很大难度。再加上目前WAP网络缺乏统一的准入机制,很多WAP网站并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直接接入了移动通信网络开展业务,导致各种虚假不良信息抬头,影响了手机媒体的正常传播。其二,关于用户身份管理的难点。2010年9月1日,手机实名制的工作正式启动,旨在规范移动通信网络秩序。但是,迫于竞争压力,一些营业厅并不真正对申请入网用户进行实名登记,使手机实名制计划的推行大打折扣。用户和号码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记录,在追查手机诈骗等犯罪行为时就缺乏依据。

总体看来,虽然手机媒体在发展中也遇到瓶颈,但是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带给了用户太多快捷丰富的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逐步完善,手机媒体将更加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来源:《青年记者》作者:邓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