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缘何如此“难产”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0-31





  可折叠、能拉伸,基于柔性AMOLED屏幕技术研发而成的折叠屏手机近来频频在各大展会亮相。尽管人们给予了它极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打破智能手机现有形态的限制,但首款商业化、真正意义上的折叠屏手机头衔依然等待着它的主人。
 
  曾被业内预测今年或将面世的三星折叠屏手机,近日被称很可能跳票。与此同时,研究机构ABI Research也预测,要等到2027年大多数主要手机厂商才会推出具有这一设计的移动设备。
 
  被千呼万唤的折叠屏手机为何如此“难产”?
 
  折叠屏不等于叠加两块硬屏
 
  智能手机诞生以来,屏幕、显示技术的进步让使用者感受到了愈加完善的视觉体验。在技术联动效应的引导下,其他技术如封装等也随之得到发展。
 
  从柔性AMOLED技术在实验室被研制成功的那一刻起,可折叠手机就离我们的生活又近了一步。其实,早在功能机时代,NEC、京瓷、索尼等厂商就曾推出过类似折叠屏幕的电子产品。“当时的折叠屏更像是翻盖手机的变种,它只是简单地将两块硬屏叠加在一起,距离理想状态还很远,使用体验也非常一般。”通讯专家李殿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李殿玺介绍,真正意义上的折叠屏幕应是一块柔性屏被折叠后的产物。
 
  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的口味变得越来越挑剔。双屏折叠中间配上铰链的解决方案显得简单粗暴,类似产品也没能在市面上掀起波澜。
 
  三星公司给出的方案是上下折叠。手机可以像女士的粉盒一样,被随意地打开、合上,进而缩小了手机占用的体积;而不少国内厂商则提出了完全由显示屏覆盖、类似开合书本一样的解决方案。
 
  2013年,三星公司推出了一款可折叠概念性产品。近年来,三星、华为、OPPO等厂商纷纷申请了与折叠屏相关的专利。
 
  实现商业化需整个产业链配合
 
  既然已经有了前期准备,为何迟迟难以量产?
 
  “单屏折叠手机的关键技术是柔性AMOLED,由于面板需要被多次折叠,因此产品的可信赖度非常重要。” TrendForce光电研究院分析师范博毓表示,“另外,配套零件的技术成熟度也不尽相同,比如PI覆盖膜、电池等的技术水平都会影响到屏幕的研发进度。”
 
  “举例来说,为了适应柔性屏可折叠的要求,手机内部的元器件如电路板、电池可能都会被要求具有一定柔韧性。” 范博毓表示,而这些电路板、元器件也需要经受大量弯曲和非弯曲的考验,从而避免在折叠时受损或发生其他事故。这意味着,除了关键的柔性屏之外,折叠屏手机要想实现真正的商业化,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配合,手机的内部空间、架构也要被重新设计,这都需花费大量的时间。
 
  另一方面,折叠后的手机厚度会增加,如何薄化也会是未来产品技术改良的重点。“最主要的是,折叠屏手机必须带给消费者普通手机无法带来的全新体验,才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从而迅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否则只能继续停留在创新、尝试阶段。”李殿玺说。
 
  同质化压力驱动厂商尝试创新
 
  如今,智能手机在硬件、产品功能性上日渐趋同。在手机市场“红海”中拼杀,厂商最担心的就是由“千机一面”的同质化带来的销售低迷问题。可折叠屏幕无疑是解决同质化问题的利器,这也让厂商不吝财力、人力,加大研发与投入的力度。即使是行业龙头苹果公司,早在2016年就曾有媒体报道,该公司已储备了一批有关折叠屏幕的专利技术。
 
  尽管折叠屏手机依旧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第一批折叠屏手机预计明年就将面市。毕竟,打破发展的“天花板”、争夺市场份额第一的诱惑实在太大。
 
  “从本质上来看,目前市场比较期待突破性、颠覆性的技术,大容量电池、观感更佳的折叠屏都属此技术。5G时代到来后,相信会有更多令人惊喜的产品诞生,改变当前的行业格局。”李殿玺说。
 
  来源: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1月全国手机出货量达4686.4万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近发布的《2017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为4686 4万部,上市新机型达63款,同比分别下降5 1%和22 2%。
    2017-03-21
  • 我国主导制定的手机动漫标准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近日,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标准号T 621)。这一标准是由我国主导制定的文化领域首个国际技术标准。
    2017-03-22
  • 手机厂商频频卡位 轻奢款成下个红海?

    轻奢手机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富有阶级人群的增加对该类型手机产生了需求,第二就是智能手机产业经过十年发展,已经足够成熟,许多厂商需要走差异化路线参与竞争。
    2017-03-28
  • 国产手机17年要继续发力市场,更需增进后端支撑能力

    国产手机17年要继续发力市场,更需增进后端支撑能力

    2016年,国产智能手机在销量上节节攀升,华为销量1 39亿,OPPO销量近亿台、vivo销量7700万台,纷纷跑赢大市。在此热潮下,2017年,各大厂商摩拳擦掌,试图进行新一轮市场圈地。诸如华为,有坊间传闻其2017年就将销量目标定为1...
    2017-04-0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