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头条 >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成就综述

  重点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推动中国经济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经济转型的道路绝非一马平川,更不会一蹴而就。唯有依靠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转型,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到更多领域简政放权,从减免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到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从贷款利率管制放开到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一系列实质性改革紧锣密鼓地推进,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以改革促发展的决心。

 

  改革千头万绪,关键是抓准“牛鼻子”。通过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成为今年改革的重头戏。

 

  3月18日,全国两会闭幕第二天,新一届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常务会议,对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作出具体部署。此后,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不断出台简政放权相关举措,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企业‘减负松绑’,这些举措均意在激活市场活力,为中国经济提供内生动力。”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

 

  以此为契机,今年以来,各项重点领域市场化改革也稳步推进。

 

  今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这让曾提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办民营银行的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感到十分欣慰。

 

  “这是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一个重大突破,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更多的民营银行参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必须把制约民间投资的‘弹簧门’卸掉、‘玻璃门’打碎。”董文标说。

 

  沿着市场化的路径,今年以来,我国在利率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7月19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年中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此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国债期货交易,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金融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

 

  “通过市场化改革完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为中国经济续接出新的发展能力。这个过程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一旦形成,必将是重大飞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毫无疑问,今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对拉动中国经济回暖并加速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外资机构认为,中国政府近期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不少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并且取得阶段性成效,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没有“硬着陆”风险的重要原因。

 

  “从反腐、限制政府审批权力、利率市场化、稳健货币政策等政策信号来看,关键领域的改革已经开始,期待中国下一阶段经济改革的系列措施,这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及未来增长产生重要影响。”渣打银行指出。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一年来,中国经济围绕主题主线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更是中国经济续写辉煌的新起点。(文/新华社记者 王 宇 赵晓辉 何宗渝)

 

来源:经济日报

2条记录       第2页 / 共 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