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地方频道 >   四川 > 正文
四川创新机制让农民入股龙头企业走出产业链末端

  新华网四川频道7月22日电 在土地上摸爬滚打大半辈子的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村民郭太富,怎么也没想到能成为龙头企业的股东。他每年除有固定分红外,还可获得企业的二次返利。由于四川在农业综合开发上进行了机制创新,该省有800多户农民跟郭太富一样,成为龙头企业股东。郭太富是川南地区典型的茶农,多年来都是把鲜茶作为原料销售。“市场上只收芽茶,大宗鲜叶茶根本没人收,只有任其烂在茶园里。”郭太富说,前些年他尽管加入了金秋茶叶专业合作社,但仍没解决大量鲜茶丢弃浪费的问题。

     从今年开始,以郭太富为代表的茶农再也不担心卖不掉茶叶了。在四川宜宾市翠屏区邱场镇一片郁郁葱葱的茶园里,一家名为金秋茶叶有限公司的企业矗立其间。这是一家茶叶初加工企业,主要业务是把鲜叶茶做成烘干茶,然后交给茶叶企业进行精深加工。在车间里,村民王明根正把烘干的茶叶进行打包。“这是低档茶叶,以前茶农都扔掉了,现在能卖到6元钱一斤。”王明根说,初加工的高档茶能卖到500元一斤。

     记者了解到,金秋茶叶有限公司由金秋茶叶专业合作社、四川茶集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合作社持股47.8%,四川茶叶集团持股52.2%。具体投资构成为:合作社以财政补助资金的30%即420万、自筹资金210万共630万入股,四川茶叶集团公司以自筹资金688万入股。

     在邱场镇桐梓园村,郭太富还向记者展示了股权证。他与500多户社员一样,出资4000元,筹集资金入股川茶集团公司。“除了公司分红,社员每年还享受固定投资回报480元,同时还有鲜叶茶销售的二次返利”。郭太富说。

     四川茶叶集团公司董事长颜泽文告诉记者,由农发项目支持资金、合作社及企业自筹资金共同组建的企业试运营非常成功,不仅茶农能分享到加工环节的增值利润,企业也能获得绿色、安全的茶叶初加工产品。金秋茶叶有限公司的成立,预计增加茶叶年初制加工生产能力500吨,新增总产值3000万元,净利润200万元,就业人数40人,持股合作社社员506户,户均增收1897元。

     四川省综合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郭飞表示,长期以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处于“松散”状态。农民经常处于产业链末端,无法获得更多增值利润,这也一度让农民财产性收益无法得到快速增长。

     为了保障、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试点项目提出了“财政资金的30%由农民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股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农民财产(资本)性收益”的创新思路。郭飞认为,如果简单将30%的财政资金作为农民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份入股龙头企业,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企业资产评估和农民与企业之间的溢价谈判,这是一件双方不情愿、两厢不讨好的事情。“我们选择生猪、茶叶等我省优势特色产业,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新实体、按股分红的方式,有效地破解了农民参股龙头企业的难题。”郭飞说。

     在四川省资阳市,由339户农户组成的4家养猪专业合作社与四川四海食品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福瑞农牧公司。7月22日,该公司正在做最后的设备安装。福瑞农牧公司总经理刘丹说,在项目正常年,预计年增总产值1696万元,净利润306.1万元,就业人数50人,持股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2300元。在整个四川省,由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机制创新,包括茶农、养殖户等在内有超过800户农民成为龙头企业的股东。

     有专家认为,农发项目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用财政补贴给合作社、基地建设,并与龙头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新实体,改变了原来直接补贴的格局,有利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带动龙头企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农民成为股东,就走出了产业链的末端。”郭飞说。(完)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注:以上广告为调用百度推广广告非本网自主发布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