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各地产经 > 正文
天津高新区加速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天津高新区2014年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坚持改革创新、扎实进取,推出“创通票”等多项创新举措,上下一心,共推高新区经济技术发展,高新区各项指标量质齐升。2016年,天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历史性地迈上1500亿元大关,达到1512亿元,同比增长12.8%;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同比增长3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天津市、滨海新区前列。


  可以说,天津高新区在“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迎来“开门红”。


  面对未来,天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尹继辉表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天津高新区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性窗口期。当前,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实施都把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天津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一梯队,在落实国家战略中肩负重大使命,也面临重大机遇。天津高新区要以创新竞进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不畏难、不懈怠,推动高新区各项事业开辟新篇章、再上新水平!


  重大项目集聚 支撑世界级产业建设


  作为历史悠久的重要工业基地,天津在产业发展上的能力一直都很强。凭借此,天津高新区明确定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


  为此,天津高新区近年来坚持引进高水平的重大项目,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趋零排放”的环保标准。


  “我们的目的就是按照‘高’和‘新’的要求,以严苛的标准倒逼自己,努力实现产业高端、创新驱动、环境宜居。”尹继辉表示。


  “科技大项目和重大创新项目就是高新区的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就是由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项目和有潜力成为这个标准的大大小小项目集群组成。”天津高新区工委书记倪祥玉表示,天津高新区近年来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以聚集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生态为抓手,在全球范围内集聚高端项目。2016年,天津高新区新签约落地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总部、欧划国际数字影业城、中金国泰等项目75个。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下,天津高新区高标准谋划落实,全方位追踪、挖掘、吸引北京丰富的研发、人才、项目资源,紧密结合天津高新区所聚焦的产业方向,着力吸引在京龙头企业、领军人才。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吸引了360、今日头条、中科曙光、58到家以及他们的掌舵人周鸿祎、张一鸣、厉军、姚劲波等一批依托互联网实现新模式发展的冠军企业及产业明星。


  据介绍,天津高新区2016年引进的高端项目中,来自北京的项目超过50%,投资额超过60%。中文在线、网易传媒等一大批北京新经济项目相继落户,中海油渤海公司及其下属企业、机构近6000人入驻塘沽海洋科技园。全年实际利用外资7.6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05.5亿元。目前,仅360公司就已经在天津高新区累计设立了40余家企业,总注册资本金170亿元,累计纳税已达24亿元。


  在这些高端项目支撑下,天津高新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千亿级产业链条正在加速形成,为高新区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步,天津高新区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引领世界级产业的打造。


  “分析梳理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我们正是依托其业内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大项目的牵引带动,吸引聚合上下游关联项目,才为两大产业的腾飞打下基础。”倪祥玉表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有两方面使命:一方面要尽快实现国家赋予的定位,另一方面要为天津“十三五”的求进提供更大支撑。实现这两方面使命,必须要用尽心智地紧追三个目标:一是继续抓好科技大项目,发挥其引领作用;二是抓好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平台和国家战略中的科技项目,这是持续动力和姓“高”的本质;三是抓好服务业大项目,认真梳理,形成“清单化”管理,展现科技服务业的高端内涵。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突显“高”“新”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到中关村集体学习时指出,创新驱动发展要从高新区开始。尹继辉表示:“‘高’和‘新’是高新区的主要特色与核心属性,我们要集中政策、机制、平台优势,对标国际、国内一流,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责任和使命更重,要大胆先行先试,率先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刚刚过去的2016年,天津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和举措,深入实施“一个体系、五个突破”科技创新赶超路线图,在全国首创推行“创通票”制度;出台投贷联动六条政策;与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合作共建“天津OTC高新区运营中心”,推动企业在天津OTC挂牌;发布独角兽计划,评出58到家和乐道互动2家“独角兽”企业,开展“一企一策”专项支持。


  同时,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天津高新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创新创业发展。2016年,天津高新区科研经费投入达17.15亿元,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687家,高新技术企业28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4家,目前高企和上市企业总量分别占天津市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累计达到15家,居天津市第一。有效专利总数达到19038件,人均知识产权数量走在全国前列。


  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天津高新区担当了专注战略产业和支持创新的风险压力。譬如在引入光热产业过程中,基于对项目在国内外领先点的分析调查和潜在价值的判断,果断决策,合作成立了天津滨海光热发电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45亿元。天津高新区多次支持了因为资金链条紧张而受到影响的项目,又在对技术和市场前景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缜密决策,在金融机构普遍观望的情况下,顶住各方压力,通过国资入股、合作设立滨海光热发电产业基金等举措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度过了最困难的阶段。到目前,滨海光热产业园成为天津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国家PPP示范项目和国家级公共能源示范项目,已与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县、敦煌市等8个地方政府签订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发光热电机组的开发协议,协议投资总规模超过1600亿元,天津基地已在手600亿元订单。


  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天津高新区创新能力已经有了极大提升。面对新时期新机遇,天津高新区还将继续创新竞进,在创新能力提升上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好示范区激励政策,加快推进与华科大、北航、哈工大等高校广泛开展合作,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搭建一批包括天河三号超算中心在内的国家级新平台,在已经启动建设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的基础上,申建国家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安全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用比以往更大的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以重大技术的突破带动关键技术与前沿领域的创新突破,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三是推进双创能力建设。实施雏鹰计划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规模过亿元科技型企业5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0家、上市挂牌企业30家、专利申请量8000件,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位置,确保科技部考核的创新指标今年有新跃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搭建一大批紧贴产业、特色鲜明的创客空间、双创基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使高新区成为全市及至全国新产业、新动能的聚集地。


  改革机制体制 促进高新区再跨越


  “改革开放创新,说到底就是变、是破、是超越。”尹继辉表示,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汇聚地,天津高新区诞生了大量的创新思路、创新业态和创新事物。特别是近年来,天津高新区创造性地推出了创通票、预兑现、未来基金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收到了良好效果。如,2016年天津高新区出台预兑现、供给侧七条等政策措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促惠上、解敢促等企业帮扶活动,全年共投入支持资金12亿元,有效支撑了力神电池、今日头条、汉柏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的倍增发展,推动了重大项目的顺利建设。


  “回顾天津高新区的发展历程,我们正是因为以坚持改革与创新同向发力为‘钥匙’,才打开了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大门’。”倪祥玉表示,改革未有穷期,创新正当其时。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时期。天津高新区要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将改革变为主动行为,当做“解痛之钥”。


  倪祥玉表示,天津高新区要主动肩负起引领改革创新的示范责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紧握提神竞进的“根”与“魂”。他提出要善于用市场化的办法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要着力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


  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天津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列举的“东北之困和天津之忧”的例子,至今让倪祥玉记忆深刻。他说,天津与东北在不少方面有同质现象,东北之困也是天津之忧;天津高新区要做出改变,坚持市场导向,努力学习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行更为灵活、高效的运作模式,探索建立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公共治理架构和服务体系。


  同时,天津高新区还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正确处理和把握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结合区域实际统筹推进管理体制、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人才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刚性约束与事业发展需求的矛盾。要积极推进《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以立法的形式出台,进一步完善“创通票”、财政预兑现等政策创新举措,深化投贷联动试点合作,探索建立适合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支持模式,构建未来产业基金以及天使、创投等在内的基金体系。特别是要看到科技金融是未来金融创新的主战场,要提前谋划,主动迎接新一轮资本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激发,要在系统思考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扎实的举措,集聚区域和企业亟需的商业元素,重铸起系统专业、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市场结合度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


  推进产城融合 打造创新中心新生态


  “高新区不只是一块创新创业的沃土,更应该是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倪祥玉表示,“产城融合既是趋势,也是智慧。那么多的‘鬼城’、‘空城’摆在那里,不一定是缺乏前瞻性的规划定位,或空间资源瓶颈造成的。”他认为,“鬼城”、“空城”其实源头多数在于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上脱节。如何让产业支撑和城市发展达成一种协调互通、相融互促的形态,是探索重点。


  2016年,天津高新区着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不断增强驻区企业与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驻区企业与群众的认可度,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这一年,天津高新区从规划角度,启动了华苑与渤龙湖区域控制性规划的修编工作,强力推进产城融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识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重视区内一般员工、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努力使发展成果人人共享。


  同时,高新区还为企业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体验。加强华苑、渤龙湖、海洋科技园“三中心”一体化建设,设立“联审帮办中心”,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模式等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创新,优化政府管理流程,优化对生产力、创新群体及社区的公共服务,增强企业与群众办事流畅的体验感。注重驻区企业在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感。利用季度经济分析会、月例会、各种形式的交流会、座谈会等,搭建两委和驻区企业沟通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加强信息的流动顺畅,听取各个层面对政策的意见和评价,使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进入2017年,天津高新区围绕提升改造的大开发、大建设拉开序幕,要最大程度地提升区域吸引力,不但让领军企业人群认可,更要让他们的家人逐步认可,喜欢上天津高新区。“这些要素叠加在一起就是产业创新中心的生态。”倪祥玉表示,天津高新区要以智慧的方式,推动产城融合取得新的进展。


  目前,天津高新区以打造宜居和谐的产业新城为目标,协同推进了四大片区的开发建设。推进华苑科技园、滨海科技园闲置土地房屋资源整合,启动未来科技城拓展区民航大学地块和京津合作示范区的道路和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为项目尽快落地创造条件。实施塘沽海洋科技园“三路一片区”和新河庄片区环境整治拆迁工作,塘沽海洋科技园载体功能,新河、新北街整体环境显著改善。开工建设了马术公园、天环湿地公园,完成了重点路段、重点节点的绿化和环境提升工程,全年共完成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推行了一批节能减排的示范工程,美丽高新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天津高新区未来还要在拓展新空间、加快产城融合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国际化、创新型、生态宜居的要求,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适应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百姓宜居的需要,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生活配套,努力打造活力四射的创新社区,使天津高新区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发展高地和幸福之城。


  “天津高新区的发展进入历史性窗口期,高新区要把握新机遇,适应新常态,推动各项指标再上新水平。”尹继辉表示。今年,天津高新区已经全面打响未来科技城拓展区和滨海互联网产业园建设两大战役,全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力争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力争18%。天津高新区必须要在产业引领和集聚上,创新能力提升上,体制机制创新上,拓展新空间、加快产城融合上,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肩负新使命,勇对新挑战,天津高新区正在以勇争第一的勇气,阔步前行,创新竞进,一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正在崛起。(本报记者崔彩凤)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