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产经分析 > 正文
GDP 6 时代:改革是唯一出路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公布了2015年度经济数据,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8%,比三季度略降0.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2015年GDP同比增长6.9%,为25年来GDP年度增速首次破7。


  “2015年国民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新兴动力进一步积聚,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错综复杂,国内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艰巨。”国家统计局在其官方网站上称。


  不难看到,在经济“L型”走势延续下,慢、转型和供给侧改革成为“6”时代的增长关键词。


  市场判断GDP增速或进一步下滑至6.5%


  转型的利好暂时尚不能抵消包括工业在内的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消退,目前在数据上显示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转型的后果。


  “L”型长期走势渐明改革押宝供给侧


  “2015年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深化改革和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全年GDP同比增长6.9%,符合市场预期。”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这个“符合市场预期”的结果,从数据上看体现着转型的力量。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在“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进出口同比下降,但消费市场销售较快增长。


  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0.7%,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2014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尤其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015年同比增速达31.6%,显示消费习惯和业态也在发生改变。


  从产业结构上看,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2014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经取代第二产业成为支撑GDP增长的主要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


  以往扮演经济增长引擎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尽管全年增速从2014年的15.7%下跌5.7个百分点至10%。但作为一系列“稳增长”抓手的基建投资,2015年全年同比增速17.2%,相比2014年的19.8%仅略低2.6个百分点左右。


  “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希望通过拉动基建投资来对冲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下滑,从而达到稳增长促改革的目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称。


  然而,这些转型的利好暂时尚不能抵消包括工业在内的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消退,目前在数据上显示的转型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转型的后果。


  从数据上看,尽管2015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但是逐月下滑,尤其12月工业更是明显下滑。低迷的上游价格和部分行业已经开始的去产能是拖累工业企业增加值下滑的主要原因。


  方正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以河北去产能的任务和2016年的分解任务粗略估算,去产能带给GDP的影响可能最多达0.3个点左右,即去产能可能拉动GDP从目前的6.8%进一步下滑至6.5%附近。”


  在他看来,可能出现的变数在于2016年大宗商品触底和通缩收窄,周期性的企稳将会给经济带来一定支撑。他预计二季度之后经济应该会有小周期修复。


  判断在2016年GDP增速可能继续下滑的市场分析师还包括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他预计:“2016年经济增长维持降中趋稳,全年GDP增速或为6.5%~7.0%。”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分析称,工业生产、投资回落,受内外需疲软影响;消费略降,受网购回落影响。房地产投资和土地购置降幅收窄。因而他仍维持一季度下台阶、中期“L”型、长期下行压力仍大的判断。


  “房地产人口老龄化同时库存高企,制造业面临去产能且‘锈带’重生需时间,出口尚未企稳叠加汇率波动喜忧参半,基建是唯一的依靠但也是托而不举,金融业的繁荣不可持续,房地产销售已经回落,下台阶几成定局,预计2016年GDP增长6.5%~6.6%。”民生宏观分析师表示。


  当前经济下行主要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的,政策的应对主要是结构改革,而非大规模刺激。改革是唯一出路,刺激是最大风险。


  就在国家统计局发布年度经济数据前后,一系列旨在稳定市场信心的操作就接连落实了。


  1月19日,央行实施了800亿元7天期及750亿元28天期的逆回购操作,同时对22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共4100亿元,其中3个月期3280亿元,利率下调至2.75%;1年期820亿元,利率下调至3.25%。


  1月21日,人民银行再度对20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3525亿元,其中3个月、6个月、1年期均为1175亿元,利率分别为2.75%、3.0%、3.25%。


  央行两次市场化操作共计向市场投放了超过7000亿元资金,其中3个月以上的资金为6805亿元,力度堪比一次降准,而理由一致,引导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确定了2016年的政策重心以供给侧改革为主,并提出了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需求侧经济指标可能已经见底,房地产投资、出口增速等需求侧已经接近中期底部;但供给侧还没见底,产能出清、库存去化、杠杆去化还未大规模开展,短期经济下降压力仍大,经济将在底部进行调整。未来3~5年经济是L型,即由快速下滑期进入缓慢探底期。2016年主要是供给侧改革,这意味着财政和货币政策主要是配合性。之前市场对于降准预期很高,但并没有看到这个事情发生,央行更多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应对流动性,这反应了货币政策取向的一些变化。”任泽平则认为。


  章俊则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挂低挡,稳油门”。2016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之年,改革的推进犹如爬坡,不进则退。


  “通常而言,驾驶员在遇到陡坡的时候会挂低挡以增加扭矩,同时稳住油门保持速度。政府在今年也需要进行类似的操作,才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避免硬着陆。具体而言,就是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积极稳定需求,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章俊认为。


  潘向东对记者称,经济的改革往往是针对问题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可能重点会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降低过剩产能;二是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革;三是要素市场的改革。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合理流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所在;四是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向精致生产的方向发展,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方向提升;五是金融市场改革。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并不完善,与实体经济的传导不通畅。以股票市场为例,如何有效防范缓解金融风险,建立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保护投资者利益,形成有效监管的市场是供给侧改革的焦点所在。


  不过,潘向东对记者称,“改革更多着眼于中长期,短期内稳增长仍然依靠投资。而制造业投资已趋稳,地产投资仍处下滑之中,需要政府投资对冲。”


  对于供给侧改革如何助力经济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记者称,“这可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企改革,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二是加大减税力度,减轻企业负担。”


  任泽平在最新研报中也指出,由于当前经济下行主要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而非外部性和周期性的,因此政策的应对主要是结构改革,而非大规模刺激。改革是唯一出路,刺激是最大风险。面对经济寻底下行应在保持定力、守住底线的前提下,通过推动改革培育新增长动力和构筑新增长平台。


  “当前可考虑通过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的方式稳增长。实施大规模大范围大力度的减税,提振企业信心,引导市场预期。采取市场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体制内部分的市场出清。可考虑剥离现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新恢复金融体系正常的融资功能。加大服务业开放,大力度放松管制。发挥资本市场在供给侧改革推动转型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在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建设社会‘完全网’,兜住社会稳定的底线。”任泽平建议。(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