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本网公告    收藏本站
    首页  >  生态农业 >   专家 > 正文
茹振钢:育出“黄淮麦区第一麦”

  茹振钢育出的“百农矮抗58”成为“黄淮麦区第一麦”,累计推广面积1.8亿多亩,增产小麦100多亿公斤。

 

  中等个子,黝黑的面孔,他身上有农民喜欢和熟悉的土里土气。

 

  远缘杂交,基因组构成,他引领着学生走在小麦育种的最前沿。

 

  寒来暑往,他育出的“百农矮抗58”成为“黄淮麦区第一麦”,累计推广面积1.8亿多亩,增产小麦100多亿公斤。

 

  他就是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茹振钢。

 

  不忘师恩学育种

 

  在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一中读高中时,物理老师、班主任高树义给了茹振钢一套科学家传记,他被数学家、物理学家的故事深深吸引,学习劲头十足,数理化成绩成了他的骄傲。

 

  19岁高中毕业那年,高老师出乎意料地鼓励他学农:世界大难题是什么?是沙漠化、是水资源短缺。沙漠变绿洲,了不起!能种上庄稼、长出粮食更了不起!

 

  高老师的大视野和诗意化表达,打动了年轻的茹振钢,更何况,吃不饱肚子的日子里,只有过节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馍,他有着天天能吃白面的不尽憧憬。就这样,茹振钢踏进农学门,他不但成绩好,还是班长、团支部书记,有望到省城郑州工作。

 

  这时,著名小麦育种专家黄光正教授到学校选择助手,茹振钢能吃苦,动手能力强,自然成了选择对象。正在犹豫时,李敬一老师的一句话,让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你字写得不够好,进行政机关优势不大。

 

  1981年秋天,23岁的茹振钢来到河南科技学院的前身百泉农专,正式入黄光正教授门下,投身育种事业。

 

  那时候,育种条件比较差,实验室仪器设备坏了,他就自己修;图书资料不全,他边学边整理,还为新书编号、入库、上架,成了义务资料员。凭着年轻人的冲劲,茹振钢把不成系统的资料几乎翻了个遍,想尽快理出研究方向。

 

  “育种是人与植物的对话,小麦也是有感情的”,这是黄光正教授的口头禅,他要求他的助手多到育种田观察小麦,记清生长特点各不相同的几千个小麦品种,与小麦建立起情感沟通。与小麦对话?茹振钢反而茫然起来。

 

  在学校学习时,涉及国内外的资料没少看,总觉得自己很有能耐,一参加工作,反倒抓不住工作要点,人也好像悬空了,怎么也找不到与小麦对话的诀窍!

 

  难以抑制的茫然,让茹振钢渐渐动摇了:搞小麦育种能成吗?能有出息吗?

 

  一天下班后,一向严厉的黄光正教授乐呵呵地请茹振钢到自己家吃饭,亲自下厨炒了四个菜,拿出了一瓶收藏已久的白酒。

 

  这在当时,是少有的家庭最高规格接待。就在茹振钢有些拘谨时,黄光正教授开口了:“当了助手,还没接待过你呢。”这句话,让茹振钢感动得眼圈都湿润了。“你不怕吃苦,人也聪明。但是,光凭着聪明劲,不愿吃苦,一辈子也育不出个品种来,搞科研,总要有股傻子精神,再苦再难也要干到底。”黄教授从搞科研到做人的每一句知心话,沁人肺腑,化作一股股激发茹振钢努力拼搏的精神力量。

 

  从思想上入了师门后,茹振钢视野更开阔了,脚步更踏实了。发现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他就旁听生物统计、生理生化多门课程。遇到田间试验技术问题,他就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

 

  在黄光正教授的引领下,茹振钢进入了小麦育种这一交叉学科的新天地,于1985年在《百泉农专学报》发表了《小麦生态育种刍议》,引起关注。

 

3条记录       第1页 / 共 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政策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