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行业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日前,广东省海丰县人民政府发布《深汕合作拓展区比亚迪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前公示》,建设单位为比亚迪旗下电池制造企业汕尾弗迪,项目建成后可生产动力电池5088万只/年,总容量为15吉瓦时/年。据悉,这是继绍兴弗迪、无为弗迪等之后,比亚迪旗下企业近期又一新项目进展。
据了解,今年7月,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生态环境分局就无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长三角制造中心(三期)建设项目(重新报批)”,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相关规定,开展批前公示工作;同月,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绍兴弗迪年产15吉瓦时锂电池及配套项目”环评文件审批意见的公告,项目总投资60亿元。
事实上,披露扩产计划的企业不止比亚迪一家。今年以来,以头部企业为首的电池厂商扩产项目密集上马。例如,近日厦门火炬高新区发布中创新航厦门三期二阶段项目建设进度信息,目前该项目基础施工阶段已经完成,全面进入钢结构吊装阶段,计划第三季度完成主体封顶、第四季度末设备搬入,2026年第二季度进入试投产。该项目规划年产能20吉瓦时。
此外,5月,西宁开发区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宁德时代将在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有项目基础上追加投资5亿元,项目计划于2025年7月开工建设,2026年5月建成投产;4月,国轩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原募投项目“年产20吉瓦时大众标准电芯项目”实施地点、实施主体和投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变更为“大众标准电芯产线项目”,建设内容拟变更为年产28吉瓦时动力锂离子电池,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时间调整为2026年12月。
有分析人士认为,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企业产能调整的背后,是对市场增速的预判,反映出政策支持与终端需求的双重拉动。放眼动力电池市场,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831.1吉瓦时,累计同比增长57.5%;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576.6吉瓦时,累计同比增长50.6%。整体来看,市场呈现产销两旺态势。
与此同时,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容,叠加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崛起,也为电池企业发展带来额外动能。综合来看,市场端呈现的多元化需求特征,持续拓宽企业成长边界,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
宁德时代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总体产能利用率保持在约90%的较高水平。目前市场需求依然比较旺盛,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扩建产能,因此,今年资本支出较去年会有一定增长。
针对电池企业竞争格局,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称:“原有格局没有明显变化,谁投资多,谁就能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因此形成主力电池企业扩张表现持续较强特征;而中小型电池企业也有靠技术或其他方面突破获得一定增长的机会。因此,电池格局在高速增长中总体相对稳定,但是未来电池产业变化的机会相对较大。”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提醒,单纯依赖国内市场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在国内扩产提速的同时,电池企业也需持续发力国际化产业布局,构建“双航线”突围战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已有多家电池产业链企业向港股IPO发起冲击,期望借助香港市场的国际化平台进一步实现海外业务拓展。
凭借先进技术与完备的产业链,我国锂电企业已在海外市场取得不俗成绩。目前,我国已向全球供应70%的电池材料和超60%的动力电池,在全球锂电市场中占据核心地位。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达341.02亿美元(约合2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4%,创历史同期新高。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此前撰文表示,国际市场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下一个主战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具有强劲的竞争力。“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市场体量大、技术先进、产业链全,积极走向国际市场,既有利于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国际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推进全球减碳目标。”(记者 姚美娇)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