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十四五”找矿突破标志性成果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许大纯把能源矿产列在第一位。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新增油气储量大幅增长,保障了我国石油稳产2亿吨,天然气产量超过2400亿方。
铀矿方面的重大突破,主要是在甘肃泾川和黑龙江嘉荫探获两个特大型铀矿,夯实伊犁、鄂尔多斯等5个大型铀矿基地资源基础,为我国铀矿资源安全奠定了重要基础。
说起油气新增储量,就要强调海洋特别是深海重要性。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在南海发现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大型气田——陵水36-1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1000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说,目前海洋油气成为我国增储上产的主力,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
在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陆地、近海潜力有限的情况下,向深海要能源意义重大。深海勘探开发是当今世界科技含量最高、挑战最大的领域之一。走向深海,意味着攻克超深水钻井平台、深海海底钻井船、水下生产系统、深水流动安全保障等“卡脖子”技术,带动物探、钻井、船舶制造、钢管、焊接、水下机器人(ROV)、远程控制、应急救援等发展。
孙书贤如数家珍:我国首艘排水量达42600吨、钻深达11000米的“梦想”号正式入列,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海油观澜号”浮式风电平台、“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相继建成使用。(记者 王立彬)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