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产品”到“制造价值”——服务型制造的轻工业答案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0-21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方案提出,到2028年,要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高地,完成20项标准制定,推动制造与服务的全方位、深层次融合。这一系列举措,释放出一个清晰信号:中国制造正在从“生产导向”迈向“价值导向”,服务型制造正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百度百科显示,服务型制造是指通过增加企业生产经营中服务要素的比重,促使企业的主要经营模式从生产、销售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相较于生产型制造关注产品交付前的生产过程,以“产品”为核心开展经营活动,服务型制造的价值创造从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延伸,具有全周期、定制化、知识技术密集等特点,是一种制造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制造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轻工制造业更是其中的重要支撑。然而,在全球竞争加剧、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仅靠代工生产和规模扩张已难以持续。服务型制造的兴起,正为传统轻工行业提供了转型的新思路——从“制造产品”向“制造服务”“制造体验”转变。


  以家电行业为例,海尔集团早在二十年前就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将用户需求深度嵌入产品设计与服务环节。从生产冰箱到提供智慧家庭场景方案,海尔集团通过物联网平台收集用户使用数据,反向驱动研发与服务升级,实现了从“制造家电”到“制造生活方式”的跃升。美的集团则通过智能制造与云服务平台,推出设备全生命周期维保、节能诊断、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持续提升客户黏性与附加值。


  在家具与家居制造业中,服务型制造的创新同样显著。顾家家居和全友家居等企业正由传统生产型企业转向“家居整体方案提供商”,提供定制设计、上门测量、数字化安装、售后维护等一体化服务。通过“C2M(用户直连制造)”平台,生产端与消费端之间的距离被大大缩短,制造企业不仅在卖产品,更在提供个性化、体验化的空间服务。


  日化行业的立白集团通过智能洗护解决方案,为酒店、商用清洁等客户提供整体化服务,拓展了传统消费品企业的B端市场。还有一些制鞋企业也在服务型制造的引导下重塑价值链,依托数字化工厂与智能供应链,实现产品的“柔性化定制”与“快速交付”,并通过在线测量、虚拟试穿、回收再造等服务,延伸了品牌与消费者的长期关系。这种从“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型,使传统制鞋、皮革业焕发出新的增长动能。


  在轻工制造业聚集地,服务型制造要求企业与上下游、服务商、平台方形成协同创新的生态网络。例如,浙江、广东等地正通过“产业链+服务平台”模式,打造轻工制造服务型制造高地,推动中小企业共享研发、物流、检测等生产性服务资源。


  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不仅在于服务本身,更在于以服务为驱动实现产业链的再造与价值的延伸。第一,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第二,从一次交易到长期关系。第三,从产业链分工到生态共创。它让制造业从追求产量与规模,转向关注用户价值、创新能力和生态协同。对于轻工制造业而言,这种转型尤为关键——它的竞争力将不再取决于成本控制,而在于能否提供独特、持续、可信赖的服务体验。


  从更长远的视角看,服务型制造不仅是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的新路径,也是我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来源。它以数智技术为底座,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正推动中国制造业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跃升”。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会“制造价值”,中国制造就将以更开放、更创新、更具韧性的姿态,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转自:消费日报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