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
我国外贸延续稳中向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我国外贸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
10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延续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下降0.2%。9月当月,进出口4.04万亿元,增长8%。
从数据特点来看,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今年一、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三季度增长6%,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内需潜力有效释放,我国进口运行逐步回升,二季度进口同比增长0.3%,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加快到4.7%。
尽管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国外贸大盘仍保持稳定。截至9月份,我国出口、进口已连续4个月同比双增长,并且外贸大省挑大梁的作用正在持续发挥,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5省市前三季度进出口合计增长5.2%,对全国进出口增长的贡献超过八成。从国际数据看,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占全球货物贸易总值的比重为11.8%,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王军表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这些都给我国外贸运行带来了压力。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的优势突出,进出口保持韧性和活力,这些都将为下一阶段外贸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出口产品向新向优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呈现出“产品向新向优”特点。王军表示,我国出口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与三个主要的拉动因素有关。
一是我国的产业体系完备筑牢了增长的基础。我国产业规模大、工业门类全、配套能力强,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从海关统计数据看,我国制造业出口已连续8年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继续增长7.1%,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的相关产品出口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二是创新水平的提升激发了增长潜能。随着我国制造业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品竞相涌现。前三季度,我国出口高技术产品3.75万亿元,增长了11.9%,对同期整体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成。
三是适配市场需求拓展了增长空间。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紧跟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积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前三季度,我国对约八成的贸易伙伴出口实现增长。
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前三季度,国际市场的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进口的增速和数据表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数量来看,我国进口的数量指数同比增加了0.6%。此外,受国内生产消费需求拉动,前三季度原油、金属矿砂等进口量分别增加了2.6%、4.2%,食品烟酒、文化娱乐产品等进口值也分别增长了10.2%和9.4%。随着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现了“清零”,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增长了1.1%。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越来越多的贸易伙伴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机遇。”吕大良表示,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货物进口市场,中国的大市场也是世界的大机遇。下个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海关将进一步优化通关便利措施,提升科技赋能、创新监管模式,助力更多全球企业共享中国的大市场。
市场多元化持续推进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比重提升了1.1个百分点。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高水平贸易畅通不断开辟共建国家发展合作的新空间。”王军介绍,2024年,共建国家占我国进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五成,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升到了51.7%,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也从2013年的基数100上升至2024年的198,这些都充分体现出我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的强劲势头和增长潜力。
除此之外,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增长2%。
从企业角度看,随着我国与东盟以及东盟国家多双边自贸协定的全面生效,关税减让效应、贸易便利化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的融合持续加深,我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前三季度,我国对东盟出口的纺织机械、纺织原料分别增长了28.2%、13.4%,进口的服装增长了9.3%;自东盟进口的橡胶增长40.7%,出口的轮胎等汽车零配件增长了19.8%。
从进出口商的角度看,双方贸易通道更加顺畅。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深度对接,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落成,双方立体化互联互通网络更加完善,为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从前三季度看,我国以陆路运输方式对东盟进出口增长了21%,水运、空运等进出口也都较快增长。
“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吕大良表示,如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全面完成,这将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为区域和全球贸易注入更大的确定性。海关将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中国—东盟双边的经贸合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记者 于佳鑫)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