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癌大会(WCLC)是世界上最大的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会议,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超过7,000名与会者代表,共同讨论胸部恶性肿瘤研究的最新进展。
2017世界肺癌大会于2017-10-15~18在于日本横滨召开,中国有多项研究入选大会口头报告,来自中国香港的莫树锦(TonyMok)教授获得2017IASLC科学奖(2017IASLCSeientificAwards),这是继2015年吴一龙教授获奖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的华人肺癌学者。
大会中有哪些和中国肺癌研究相关的内容呢?国内最大的肺癌交流社群肺癌帮为您分享了一条资讯。
免疫治疗的方向和中国面临的问题
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
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周清教授分享了PD-1/L1一类药物治疗在中国开展肺癌临床研究的情况。跨国药企在全球范围内目前已经开展了371项PD-1/L1类药物针对肺癌的研究,其中中国开展的只有21项,目前中国还没有PD-1/L1一类的新药上市。但是中国自主研发的PD-1/L1一类的药物达到了16个(分别14家国内公司),可以看出中国的新药研发近些年来的蓬勃发展。同时周清教授也指出在中国开展PD-1/L1类药物的肺癌临床研究的几个特殊问题。1、EGFR和EGFR耐药后的T790M突变率高;2、中国肺癌的HBV病毒携带者也是非常高的;3、中国人平均体重低于高加索人,PD-1/L1治疗药物如果使用统一的剂量,可能会带来效应的不同问题。
EGFRTKI药物辅助治疗早期肺癌复发转移值得研究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徐松涛教授
来自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徐松涛教授在会议上分享了吉非替尼辅助治疗早期肺癌的ADJUVANT研究(CTONG1104)中治疗失败患者的失败原因分析数据。自吴一龙教授在ASCO上公布了该研究的结果后,EGFRTKI药物用于早期肺癌的治疗就成为全球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次徐松涛教授介绍的结果显示,化疗组的复发风险在15个月的时候最高,而吉非替尼的复发风险在30月的时候最高,吉非替尼推迟了肺癌的复发的峰值;在传统化疗组,复发为脑部转移的比例占37%,吉非替尼组中,复发为脑部转移的占比达到了50%。未来肺癌脑转移的问题将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中国肺癌EGFR检测率不容乐观,医生患者急需观念教育
吉林肿瘤医院程颖教授牵头的中国北方地区肺癌EGFR检测的调查,也在会议上公布了结果。该研究纳入2809例晚期NSCLC患者,结果显示:目前在中国北方三级甲等和肿瘤医院中,肺癌的EGFR检测率也仅仅只有46%,检测的方法以PCR为主,接近80%。在EGFR基因检测比率过低的原因中,医生和患者对EGFR检测的观念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随后来自斯坦福大学肿瘤中心的JoelNeal教授分享的数据显示,在美国Seer数据中,美国在2010年肺腺癌的EGFR检测率为23%,欧洲2014年肺腺癌的EGFR检测率达到了79%,而斯坦福大学肿瘤中心的EGFR检测率自2015年起就在90%以上,甚至达到了100%。中国肺癌的EGFR检测观念和比例还需要提高。
我们不难看出,由于中国学者的不断努力,中国研究对世界肺癌的治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专场也受到全球医生的热情关注。对于肺癌患者而言,肺癌领域的研究越多,也就意味着可用的新疗法、新药物越多,我们期待着我国在肺癌领域有着更多突破性的进展。
为患者带来全新肺癌资讯的肺癌帮是一款专为国内肺癌患者研发和打造的移动医疗APP产品,它定位于肺癌各阶段、各类型患者群体,提供和推送个性化、精准医疗服务。肺癌帮集国际最权威的肺癌资讯,最前沿的抗癌疗法,最真实的患者病例,最广泛的患友联盟于一身,致力于为我国肺癌患者提供一个认知、自查、互助、共赢的平台,从生理和心理上帮助肺癌群体提高生活质量。
转自:亚洲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