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柔之歌》:一个关于保姆的故事,折射出复杂的身份矛盾

    《温柔之歌》:一个关于保姆的故事,折射出复杂的身份矛盾

    小说《温柔之歌》曾获得2016年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作者是年仅35岁的蕾拉·斯利玛尼,凭借这一作品使她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龚古尔奖获得者。而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保姆杀人的故事。
    2017-08-30
  • 林真理子,男性惧怕女性袒露自己的欲望

    林真理子,男性惧怕女性袒露自己的欲望

    日本畅销书作家、直木奖评委林真理子是今年上海国际文学周邀请的嘉宾之一,她的作品在日本畅销3000万册,几乎横扫日本文坛所有奖项。此次,她携带自己创作生涯中两部重要的作品《平民之宴》《遗失的世界》中文版来到上海,并接...
    2017-08-30
  • 明明是织女被迫嫁牛郎,怎么就成了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

    明明是织女被迫嫁牛郎,怎么就成了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

    从故事的起源和民间传说来看,牛郎织女传说不是正面恩爱故事的典范。只是在西方情人节影响下,很多人因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情节,便称七夕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牛郎织女传说如今成为我们所熟知的爱情传说,与长期被选入中...
    2017-08-30
  • 诗人译诗:放眼世界,激活创造

    诗人译诗:放眼世界,激活创造

    一百多年来的西诗汉译史中,“诗人译诗”始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自1905年马君武在日本译出拜伦的《哀希腊歌》后,苏曼殊于1908年也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西诗汉译集《文学因缘》。
    2017-08-29
  • 张小娴:“像男人的男人” 是指“对的人”

    张小娴:“像男人的男人” 是指“对的人”

     香港知名作家张小娴曾被誉为女性的“爱情知己”。她在上世纪90年代写的言情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曾风靡大陆与香港,小说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爱情的灼热与冷却。不少读者从书中获得共鸣,甚至受到其爱情观的影响。
    2017-08-29
  • 在字里行间,遇见“上海味道”

    在字里行间,遇见“上海味道”

    《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整理了400个石库门里弄名录,并采取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推荐了其中的40个石库门里弄旅行指南,再现了许多“老底子”的生活场景:为居民提供热水的老虎灶现今在弄堂里几乎绝迹了;鞋匠的小摊子大多...
    2017-08-29
  • 一首世俗生活的田园诗

    一首世俗生活的田园诗

    王安忆的创作生涯已逾四十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发展几乎同步,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几乎每一波文学潮流在她的笔下都留下了或浓或淡的印记,这使得她的作品既丰赡翔实,又博杂多彩。
    2017-08-29
  • 一个无法终结的爱情故事

    一个无法终结的爱情故事

    莉迪亚·戴维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翻译家。2005 年当选为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2013 年荣获布克国际奖,她长期致力于法国经典文学的译介工作,现为纽约州立阿伯尼大学创意写作教授。
    2017-08-28
  • 台湾作家蔡怡:我的珍珠婚礼

    台湾作家蔡怡:我的珍珠婚礼

    在那个没有观光签证的年代,和在美国的未婚夫已谈了两年远距离恋爱,我们中间仍然横亘着无法解决的大问题:“他的存款不足以帮我办赴美依亲”,“我的存款不足以缴留学保证金”。
    2017-08-28
  • 吴芳思谈中国经典与七十年代中国经历

    吴芳思谈中国经典与七十年代中国经历

    与吴芳思相熟多年,也一直在关注她的著述。她写过中国旅游指南,写过关于敦煌、丝绸之路、秦始皇的学术著作。
    2017-08-28
  • 读书记

    读书记

    鲠翁的两部小书,《墨佣小记》与此书,包罗近世文史艺林掌故,是路上随看随喜的掌中宝。《墨佣小记》谈书法,切中时风弊病,议论也有今人看起来特别迂阔的地方,似乎这也正是鲠翁的书法今世所无的原因。
    2017-08-28
  • 两个反对的朋友——胡先骕与胡适的论争和交游

    胡先骕与胡适的论争和友谊是学术史上有趣味也有意义的掌故。胡先骕字步曾,号忏庵,出生于江西南昌市一个官宦家庭。1909年,考入京师大学堂预科。1912年秋,考取官费赴美留学生。1913年入加利福尼亚州柏克莱大学农学院,先学农...
    2017-08-27
  • 东鲁春风吾与点——记谭家健先生

    东鲁春风吾与点——记谭家健先生

    未与谭家健先生谋面时,笔者便与他有神交。1979年,我在群众出版社资料室里,翻阅一本用人民大学分类法分类的“文化大革命”前旧书《孟子研究论文集》,读了他的署名文章《略谈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
    2017-08-27
  • “味道”中自有“味道”——读散文随笔集《汪曾祺的味道》

    “味道”中自有“味道”——读散文随笔集《汪曾祺的味道》

    王国平先生的新作《汪曾祺的味道》,似乎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书评。它不是受命之作,也非学术目的使然,更像是因着个人兴趣,笔底信马由缰。
    2017-08-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