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微知著画风骨——读《鲁迅还在》有感

    鲁迅是伟大思想家,也是一个生活在新旧交替时代的文人。作者阎晶明眼里的鲁迅,并不是张爱玲描述胡适时所谓有“黏土脚”巍巍峨峨的“偶像”,而是个富有生活情趣的文人和前辈。
    2018-01-23
  • 从《城里的月光》到《我的青春遇见你》日常里的深情最动人

    《城里的月光》是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2008年,距今正好10年。前几日与一位作家朋友聊天,说起早些年的写作,技巧方面或可商榷,情感却最是真切,一笔一划直逼内心,真正是跟自己较劲,贴着血肉,分毫余地也不留的。
    2018-01-23
  • 鲁豫《偶遇》:谁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烦

    《偶遇》是鲁豫与观众的69封信件对答。在2016年以前,鲁豫作为主持人,更多的是聆听;而在这本书里,鲁豫像一个老朋友,47岁的她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回应形形色色的困扰。
    2018-01-23
  • 张中行点滴写“红楼”

    师道尊严自古存在,课堂规矩总近乎苛刻,北大课堂却不然,“事实上总是可以随随便便”。“随便”到什么程度?不该来上课的可以每课必到,该来上课的却可以经常不到。
    2018-01-22
  • 《直立行走》:文学的力量来自直面人生

    宋小词当然是写当下的。她的小说多直面人生,现实感很强。她不专门写故事,但她小说中有故事。宋小词的小说真是在“说”,而不是“写”。
    2018-01-22
  • 《记忆的颜色》:回忆并非重温往事

    生命中有很多秘密,生活中有很多谜。要是你喜欢寻根究底,从每天早上醒过来到每天晚上睡过去,你会为自己在这一天所产生的许多想法和所做出的许多行为感到惊诧不已。
    2018-01-22
  • 《烈火与狂怒》:2018年首本超级畅销书

    1月5日,《烈火与狂怒:特朗普白宫内幕》(FireandFury:InsidetheTrumpWhiteHouse)一书在美国上市。首都华盛顿的克雷默书店提前在午夜开售,排队等候的大量读者滚滚向前,导致店内全部七十五册新书在两分钟内售罄。
    2018-01-22
  • 段崇轩:文学述评怎样写

    作为一位文学评论者,我沉浸短篇小说研究多年,跟踪短篇小说步履,每年写一篇年度述评,已成为一项例行任务。但越写越觉得困难,文学述评应当怎样概括、解读林林总总的作家作品?
    2018-01-22
  • 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

    《射雕》与《指环王》的确颇多可比之处:场面宏大、人物众多、奇思妙想,有贪心、有雄心、有善念、有邪恶、有爱情、有友情……细细比较,武侠《射雕》与奇幻《指环王》,又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核。
    2018-01-22
  • 宫泽贤治与他的故乡花卷市

    显然,宫泽贤治去世后,他本人已被他的文学作品取而代之,在花卷夜空的银河铁道上,在森林中,在原野中,在彩虹和月光中,永恒而生,涓涓细流般地抚慰着这世上所有不安的人心和动荡的灵魂。
    2018-01-22
  • 作家红柯分享创作感悟:写长篇小说关键是结构

    “写长篇的关键是结构。长篇小说的酝酿期、构思期也很痛苦,作家基本处于傻瓜状态。”近日,作家红柯携新书《太阳深处的火焰》现身北京与读者见面,在分享创作感悟时如是说道。
    2018-01-22
  • 藏书的价值和故事

    书籍是用文字、图画和其他符号,在不同的材质上记录各种知识、思想的载体,是人类积累各种知识、经验和思想,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
    2018-01-22
  • 余事正心——读《名山书论》

    传统的优秀文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职于艺”者要再“进于道”,而“志于道”者不妨“游于艺”。由于“职”、“游”的不同,所以,对于同一门艺术,二者的认识有时不免会发生相当的分歧,尤其在书画艺术上更是如此。
    2018-01-19
  • 如何读好资政第一书

    如何读好资政第一书

    资治通鉴》是宋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历时19年编写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神宗皇帝因此书“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据《诗经》“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之资于治道之意,特命名为《资治通鉴》。
    2018-01-1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