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振宁先生的“精”与“傻”

    今年3月2日晚,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就杨振宁先生放弃美籍一事进行讨论。三位主持人有许多客观的正面看法,可是其中说到有人认为杨先生为人很“精”,这与我所认识的杨先生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却是完全相反的。
    2017-05-05
  • 艺术激活城市空间

    艺术激活城市空间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是文化的凝结和积淀,是文化的容器、载体和舞台。城市与文化是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2017-05-04
  • 那些在海外“被发明”出来的“中国菜”

    那些在海外“被发明”出来的“中国菜”

    据BBC英伦网报道,今天,即便在一个不起眼的外国小镇,你也能在街道两边发现中餐外卖餐馆。在大一点的城市,四川麻婆豆腐、湖南剁椒鱼头、北京烤鸭等中国各地风味美食也应有尽有。
    2017-05-04
  • 中国水墨在文化建构中何为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水墨艺术进入到一个不断反思、变革、创新的阶段,一大批艺术家积极探索、实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当代水墨风貌。
    2017-05-04
  • 90后已叹“人到中年” 你到底还是不是青年?

    又到一年青年节。近年来,舆论中对于“青年”该如何界定的争议不断,各种版本的年龄划分甚至出现了“数据打架”。此外,互联网上,诸如80后感慨“老年危机”、90后自叹“人到中年”,年轻人的“叹老”现象也引发关切。
    2017-05-04
  • 公版书,这块“唐僧肉”如何吃

    按照我国著作权法50年的保护期限,2017年老舍、傅雷、陈梦家、邓拓等名家的作品结束保护期限。而从2018年开始,张恨水、潘光旦、周作人、翦伯赞、吴晗、赵树理等知名作家的作品也将陆续结束保护期。
    2017-05-04
  • 京城流行“蹭讲座”

    中央民族大学2017届的毕业生贠程子,在过去一年里已经听了近两百场讲座,走遍十几所高校。他说讲座最吸引自己的是其氛围,它“直接面对着人”,而广泛听取众多不同内容的讲座,使自己“成为人而不是某一种人”。
    2017-05-04
  • 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文学界送别王富仁

    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文学界送别王富仁

    “在老家,给父亲上坟。突然听到恩师王富仁去世的消息,悲伤难抑。父亲们一个个都走了。”青年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梁鸿于5月3日凌晨悄然更新了这样一条微信“朋友圈”。
    2017-05-04
  • 《老北京实用指南》:20世纪初老北京的百科全书

    《老北京实用指南》由《清稗类钞》编者、掌故大家徐珂编纂,初版于民国九年(1920年),增订三版出版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
    2017-05-04
  • 满是牛皮癣 更新特别慢 阅报栏 阅报有点难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阅读设备的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改变,阅报栏在很多地方不再受到重视,广告横飞、更新缓慢、被车堵占等问题较为普遍。不过,很多群众还是喜欢街头阅报的方式。
    2017-05-04
  • 中国作协整改:严格管理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入会

    2017年2月18日,中央巡视组向中国作协党组反馈了巡视意见。日前,中国作协官网发布了《中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公布对中央巡视组所反馈的巡视意见的整改情况。
    2017-05-04
  •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 武汉有人花120万元修家谱

    民间修谱悄然兴起 武汉有人花120万元修家谱

    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三个由西方人提出的哲学终极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回家翻翻家谱,就可获得一些解答。近年来,一股民间修谱热在武汉兴起。
    2017-05-04
  • 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得之象外 寄情其中

    中国绘画从写真发展到追求意境、意趣,为文人画的孕育准备了土壤。到宋代,一批骚人墨客又以画寄情,借物抒情,遂产生了文人画。
    2017-05-04
  • 陆朝阳:这个时代需要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5月3日,中国科学家向世界宣布: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朱晓波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攻关突破的成果。
    2017-05-0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