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紧逼中国企业转向


作者:贾晶晶    时间:2012-02-16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瑞士达沃斯参加冬季论坛时,发了一篇在雪山顶部吃冰激凌的微博,引发诸多网友大叫“寒冷”。事实上,“寒冷”确实是此次达沃斯论坛上传出的信号。参与达沃斯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预计且正在拖累全球经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躲得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联合国三大机构也纷纷表示,2012年全球经济将充满风险,世界或将面临更糟糕的经济形势。因此,破解发达国家发展的瓶颈、化解新兴经济体可能的风险,促进全球经济摆脱困境成为达沃斯论坛的核心论点。

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如何化危为机,保持健康稳定的增长成为关键的问题。北京优西国际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尹朝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应该调整战略、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逐步完善管理,逐步升级,以实现在全球市场的布局。

欧债危机冷风劲吹

德意志银行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分析称,欧美经济增长每下跌1%,中国出口增长就要下跌6%,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会直接冲击中国能源和原材料企业的利润、生产和投资,而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又将会增加经济下行的预期,打击国内投资者信心。

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很快在中国外贸增速上显现出来。据2011年12月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12月中国出口增速为13.4%,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进口增速仅为11.8%,大大低于众多机构17%的预期,创26月以来新低。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升级,中国外贸出口或将迎来更加悲观的时刻,而外贸出口的下滑,将毫无疑问地导致中国经济的减速。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让全球经济蒙上了阴影。外贸增速的下滑让国内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开始举步维艰。

而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则使得这种困难进一步加剧。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2011年9月份美元快速走强之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并没有出现相应灵活的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仍然稳中有升。而也正是从彼时开始,中国出口增速出现下滑,如果人民币的汇率依然保持兑美元的稳定的话,毫无疑问2012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将会非常困难,预计全年出口可能只有9%—10%左右。

需求不足使得中国航运业遭遇重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截至年底的手持船舶订单量14991万载重吨,同比减少23.5%。据悉,船舶全行业的在手订单已经萎缩了20%左右,不少船舶生产企业因缺少订单而陷入开工不足的境地。据透露,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所统计的船舶企业中,大约有1/3的企业没有接到订单。全行业生产、效益等指标增速同比均出现了明显回落。

而出口的减少使得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光伏业更受到了极大冲击,有数据显示,70多家光伏类上市企业中,有将近60家企业表示业绩下滑明显。光伏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欧债危机造成的全球光伏市场不景气,使得光伏产品销售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这极大地挤压了产品利润。据悉,超日太阳、东山精密、拓日新能等公司已经下调业绩预期,不少光伏企业表示已经出现亏损。

对于某些严重依赖欧美市场的企业来说,外需的减少带来的寒冷尤为明显。例如,铜版纸、服装、鞋类、玩具等行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内销压力极大,如果欧债危机进一步升级,这些企业将面临非常严峻的生存困境。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