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制造了反倾销:中国企业“应对之惑”


作者:韩迅    时间:2012-01-13





在令人头疼的贸易摩擦应诉和起诉工作中,中国企业开始逐渐摆脱弱势地位,但是海外国家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却愈演愈烈。

  美国时间2011年12月19日,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就非公路用轮胎司法诉讼案做出判决,裁定美商务部不能在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下进行反补贴调查。

  中国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指出,迄今为止,美商务部在没有国内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先后对中国产品发起30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

  同时,中国商务部发出预警,称印度有可能在一个月内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调查。一旦消息确定,这无疑给本已因美国“双反”调查而风声鹤唳的中国光伏行业雪上加霜。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告诉记者,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加大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应该深刻思考“究竟是谁制造了反倾销”,并且,“如何应对这种调查将成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必修课”。

  “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中国光伏企业在国外市场上连遭暗战,先是Solar W orld公司已向欧盟提请对中国光伏企业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诉;今年10月,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贸易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板施加限制,并征收超过100%的反倾销关税。

  长城证券研究员张霖表示, 欧洲光伏市场萎靡之后,美国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景的市场之一,不过由于其本土光伏厂商步履维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升温,或对未来中国产品打入美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美国反倾销调查按时间顺序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商务部立案、国际贸易委员会审查、商务部初裁、商务部终裁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童跃萍律师告诉记者,如涉案企业不应诉,或存在提交信息不完整或不接待实地核查等不合作事宜,就会被认定为不合作企业。“根据以往经验,不应诉或不合作企业将征收非常高的惩罚性反倾销反补贴税率。因此,我们还是鼓励企业要积极应诉。”

  今年7月,随着中国起诉欧盟第一案一锤定音,中国生产螺丝螺帽的紧固件行业企业抱团首破欧盟反倾销贸易壁垒。历经4年,中国生产螺丝螺帽的紧固件行业企业最终在反倾销贸易纷争案件中胜诉,欧盟市场再次打开。

  7月19日,来自浙江嘉兴的晋亿实业601002.SH也发布公告称,如果欧盟取消与WTO规则不符的立法和歧视性反倾销措施,必将有利于本公司及中国紧固件产品继续对欧盟地区的出口业务。

  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认为,以浙江紧固件行业为代表的国内紧固件产业请求我国政府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碳钢紧固件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要求政府就欧盟对话紧固件反倾销调查案中的歧视性做法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为我国企业争取公平竞争的贸易环境”。

  关于美国对于中国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的计算,记者从权威部门了解到,由于中国被认为是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正常价值的认定一般采用中国企业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要素即被调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能源、人工、原材料、包装等要素在替代国的替代价值。

  在上述基金经理看来,这几年来,中国企业都在逐步调整应对策略,在“战争中学会了战争”。“积极应诉的结果可能不是很满意,但对行业及企业发展来说,利大于弊。尽管反倾销多以败诉收官,对企业利益的挽救仍是值得的,提振公司信心的同时,也可以将损害降到最低。”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