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深化 发展再升级——从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看国资国企新动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2-28





  极不平凡的2020年,中央企业交出怎样的答卷?2021年大幕将启,国资央企在改革、发展、创新等方面将有何新作为?24日至25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释放了新信号。


  奋力实现“两个力争”目标


  “目前看中央企业完全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息令人振奋。


  逆风前行,来之不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外部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中央企业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举。今年年中,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力争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力争中央企业总体效益实现正增长。


  中央企业一边抗击疫情,一边复工复产,实施了开拓市场、深挖潜力、加快升级、深化改革等一系列“硬核”举措,遏制住了效益下滑的势头。


  从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深度下滑58.8%,到经济效益逐月逐季度艰难拉升,再到在降费让利约1840亿元的情况下,有把握实现全年效益正增长、圆满完成“两个力争”目标,央企业绩走出喜人的上扬曲线,彰显了国民经济“稳定器”的责任担当。


  展望来年,外部形势依然复杂,疫情冲击仍在继续,中央企业如何应对?


  “央企要坚持市场导向,增强提质增效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在会议上表示,中央企业要向市场升级、管理升级、质量升级要效益。


  明年国资委将引入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与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等一起,形成“两利四率”考核体系,引导企业关注改善经营效率和发展质量,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施三年行动 国企改革再出发


  2020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冲锋号”。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今年以来,国企改革乘风破浪,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国企公司制改革打响“收官战”;劳动、人事、分配等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纵深推进,剑指“铁饭碗”“大锅饭”“终身制”;混改与股权多元化稳步推进,国家级混改基金呼之欲出。


  ——“双百行动”聚焦治理、用人与激励三大机制关键环节发力,催生发展新动能;“科改示范行动”打造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创新“领头雁”;促进管理与改革创新良性互动,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全面展开。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明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郝鹏说,下一步改革要更加聚焦重点任务,更加注重激发活力,更加突出基层创新。


  他表示,国资委将通过在线督办系统加强督导推动,并将三年行动的落实情况纳入业绩考核,确保改革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


  以更大力度提升创新能力


  “天问一号”逐梦而行,嫦娥五号奔月取壤,“奋斗者”号万米探海,疫苗研发为人民织牢健康“保护网”……今年以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捷报频传。


  创新决定命运。作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郝鹏强调说,2021年要紧紧抓住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以更大力度提升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做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既要把创新领域的激励和评价政策设计好,又要把政策用足、落实到位。”业内专家表示,把宝贵的激励资源向一线人员和科研人员倾斜,能更加有效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创造潜力。


  国资委下一步将注重落实此前出台的科技创新各项支持政策,落实“军令状”制度和“揭榜挂帅”等机制,系统推进央企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设,赋予科研人员在成果转化中的更大自主权。


  提升监管效能 加强风险防范


  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的重要保障。


  今年以来,国资监管改革发力更精准,对国企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强劲——


  国资委建成央企在线监管系统和违规责任追究体系,整合修订央企金融衍生业务监管制度,规范有限合伙企业国有权益登记和央企参股经营投资管理,夯实“管资本”制度基础。


  郝鹏表示,围绕提高依法监管能力,国资委将不断完善权责清单,制定尽职免责清单,完善在线监管系统,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监管。


  “在深化国资授权经营体制方面,我们将区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与产业集团等不同类型企业,探索更精准有效的差异化考核与监管。”他说。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注重防风险、堵漏洞,对于国资国企“打好主动仗”至关重要。


  会议信息显示,国资委将推动中央企业重点防范债务、投资、金融以及境外项目等领域的风险,强化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明年一开始我们就要全力以赴,抢抓宝贵时间窗口。”郝鹏表示,中央企业要在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多做一些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确保一季度起好步、开好局。(记者 王希)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国资国企改革要围绕“增强活力”走深走实

    国资国企改革要围绕“增强活力”走深走实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企业活力是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以国资改革为推动,以“活”、“深”、“实”三个字来认识2018年并对2019年的国资国企改革进行谋划。
    2019-01-08
  • 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酝酿新动作 扩大重点领域混改范围

    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酝酿新动作 扩大重点领域混改范围

    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19年国资国企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酝酿新动作,下一步将持续推动电力、有色金属等多个领域专业化整合,同时积极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的企业,以及主业处于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开展混改
    2019-01-17
  • 国资国企改革增活力提效率

    国资国企改革增活力提效率

    “2018年央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更加巩固。”在17日举办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
    2019-01-18
  • 展望2021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怎么干

    展望2021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怎么干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研究“十四五”形势任务,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表明,国资央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自身工作放在进入新阶段、构建新格局中谋划推动,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2021-01-0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