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五运会国际广播中心,大屏上实时跳转着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赛事画面,云平台如同一个“智慧大脑”,快速处理着每一路信号;5G信号全程覆盖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连接起了人流、物流、信息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数智新动能;在帕米尔高原的牧民定居点,电信普遍服务基站点亮“信息灯塔”,孩子们通过4G网络跟着城里老师上网课,对知识的渴望在这一刻得到了满足……
“十四五”期间,信息通信业坚持适度超前、建用结合,坚持系统布局、协调发展,不断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演进升级,打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数字底座。
向覆盖完善、性能领先升级
从“广域覆盖”到“场景深耕”,“十四五”时期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下了“加速键”,实现了覆盖完善、性能领先“双跃升”。
“十四五”时期,我国建成了全球技术领先、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网络能力迈入“双千兆”时代。截至2025年10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475.8万个,千兆端口数达3118万个,实现了“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在广覆盖的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5G、千兆光网在文旅、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景的深度覆盖,持续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在敦煌莫高窟,5G与千兆光网协同实现珍贵壁画的高清数字化采集,游客扫码即可获取实时讲解,“信号升格”正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万兆光网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超高速通道”。截至目前,全国86个城市的168个小区、工厂、园区已开展万兆光网试点,推动网络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演进升级。在苏州太仓同维电子工厂,“万兆光网+智能工厂”的落地,为传统工业生产注入澎湃动力:50G PON全光组网方案将网络时延压缩至微秒级,AI视觉质检系统替代人工检测,将产品合格率提升3%,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40%。
向算网融合、高效敏捷升级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算力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
“十四五”时期,工信部实施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能算力规模快速增长,算力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体系。截至2025年9月,我国在用算力中心达1250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1053EFLOPS(FP16半精度)。
算力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数字经济的运行逻辑。工信部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规划建设的234条干线光缆,增强了算力网络支撑能力,打造出三级时延圈: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集群到周边主要城市传输时延不超过5ms,区域内算力节点间时延不超过1ms。
算力基础设施向高效敏捷升级,旨在让算力真正连得上、调得动和用得起。在城市级算力调度领域,苏州工业园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落地应用,实现9家多元异构厂家算力统一接入,接入算力资源多达13类,涉及通算、智算、超算规格近200种,资源调度成功率稳定保持在99.99%,资源利用率提升17%以上。在安徽宿州,县域算力中心与国家枢纽节点无缝衔接,支撑智慧农业平台实时处理2000余套传感器数据,使得土壤墒情分析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5倍,从而指导农户实现精准灌溉。
向资源共享、绿色节能升级
晋蒙首条直达高铁——集大原高铁于2024年12月31日开通,结束了山西朔州没有高铁的历史。呼啸而过的高铁连通了三晋大地与塞外草原,满格的手机信号编织起空中的“数字通道”,而行业内外的深度共建共享则打造了绿色低碳新模式:基站、外电、配套、传输建设实现100%共享,大幅节省土地、电能、光缆等资源。
资源共享是我国信息通信业率先递交的“绿色答卷”。截至目前,我国新建通信铁塔共享率已高达86.2%,新建5G基站中有95%以上是利用存量站址资源改造实现的,相当于少建通信铁塔123万座,节约土地6.8万亩,减少碳排放3300万吨;工信部开展的5G异网漫游全国商用推广,不仅有效减少了重复投资,而且提升了5G网络整体效能。
信息通信业既是绿色发展的实践者,也是绿色转型的赋能者。2022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信息通信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信息通信业节能降碳工作进行了系统性谋划和前瞻性布局,从政策层面牵引信息通信业自身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行业赋能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绿色发展,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湖北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道,得益于“灯联网”智能监控平台,465盏智能路灯格外“聪明”,在早上和傍晚光线较暗时会自动变亮,阴雨天还会自动开启,平均每年能节约近3万元的电费支出,运维费用更是节省近6万元。
向城乡一体、内外畅联升级
“家人们,预订格林境遇5号民宿需要特别注意,墨脱实行双进单出,日期千万别搞错哦!”在西藏边城秘境格林村,“90后”民宿老板——门巴族姑娘仁青措姆笑容灿烂地进行着手机直播。伴随电信普遍服务基站的开通,手机信号覆盖了格林村以及周边交通干线和景区,让“爬树找信号”成为历史,也让隐匿在大山深处的格林村走向世界。
得益于工信部联合财政部深入实施电信普遍服务,我国农村宽带网络建设驶入“快车道”,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90%以上行政村通5G的历史性跨越。截至目前,电信普遍服务累计支持全国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和1万个4G/5G基站建设,架起了农村地区共享数字红利的“信息桥”“致富桥”。
宽带网络支撑乡村“蝶变”。农民从“会种地”转变为“慧种地”,更有不少人摇身一变成为“电商达人”“带货主播”,很多事情不出村就能办成……电信普遍服务让偏远地区的广大老百姓充分享受了数字时代的便利,被老百姓亲切地称赞为“指尖上的幸福”。
在工信部政策的牵引下,信息通信业加快“宽带边疆”建设。边疆地区网络覆盖水平显著提升,助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边境线上建了通信基站,我在巡边时就能跟家人打电话了,不光能报平安,还能通过视频分享景色,他们也能放心了!”塔吉克族护边员吾守尔巴依听说新疆喀什通信人要在边境线上建设基站,内心无比激动,主动担任了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全能向导。
在边远地区加速拥抱数字社会的同时,我国信息通信业也加快步伐拥抱世界。2025年11月12日,东南亚—中国海南—中国香港(SEA-H2X)国际海缆项目在香港将军澳顺利完成登陆,标志着SEA-H2X国际海缆项目香港段施工正式启动,而这只是一个缩影。“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国际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国际出入口局达到15个,基础电信企业投资建成了17条国际和港澳台海缆系统,已形成通达亚太、亚欧、亚非等多个方向的通道路由。与此同时,工信部稳妥有序地组织实施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开放试点,逐步取消部分业务的外商投资股比限制,目前已有40家外资企业获得试点批复。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四个升级”的成果斐然。展望“十五五”,“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信息通信业将以此为指引,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让数字之光照亮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路。(记者 姚春鸽)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