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连续六个月下降 助力小微企业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07





  4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措施,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4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2018年四季度,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一季度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自2018年9月以来已连续六个月下降。下一阶段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相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发挥好各部门政策合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一季度新发放贷款利率为4.76%,较去年四季度下降0.13个百分点

  刘国强介绍,下一阶段,央行要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营造有利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货币金融环境,推动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支持单独制订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同时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降低企业融资费用,并引导银行提高信用贷款比重,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银保监会副主席祝树民介绍,银保监会将在信贷投放方面,要求大型银行单独制订普惠型小微企业的信贷计划,确保完成全年增长30%以上的目标。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要求银行通过利率定价和内部绩效考核机制,合理确定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严格落实收费减免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时效,降低小微企业的中间费用,合理提高信用贷款比重,创新信贷产品。

  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末,五家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1.99万亿元,占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比重为19.94%,完成年初制订信贷计划的55.3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6.85%,较各项贷款的增速高12.4个百分点。五家大型银行一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4.76%,较去年四季度下降0.13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贷款要保证银行实现保本微利

  如何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银行实现保本微利,商业可持续?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说,目前五家国有大型银行一季度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是4.76%,最低的是4.45%,较基准利率略有上浮。

  “我们并不鼓励贷款利率降到基准利率之下,过低的资金定价反而可能带来监管套利,让倒卖资金的‘二道贩子’有机可乘。”李均锋说,现在民间贷款利率在18%以上,与银行贷款利率相差较大。

  “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不是简单地降利率,而是降融资的综合成本。”李均锋说,下一步银保监会还将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的各种附加费用。

  发展信用贷款,需要加强全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减少银企信息不对称。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和信用建设司司长陈洪宛说,为此,2015年建立并运行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通了“信用中国”网站。目前已经连通了44个部委,全国所有的省区市,以及70多家大数据机构。

  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市场关心货币政策取向。对此,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说,现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改变,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增长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预调微调,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

  孙国峰说,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信贷结构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继续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刘国强说,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是实现市场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两轨合一轨”,进一步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增强市场竞争,促进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进而促进降低小微企业实际利率水平。改革不急于求成,但也不会停滞不前。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LPR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企业贷款利率探新低

    LPR改革持续释放红利 企业贷款利率探新低

    多因素驱动下,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再度刷新历史低点。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41%、4.16%,为有统计以来的新低。
    2022-08-14
  • 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万亿元

    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3.8万亿元

    今年以来,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持续加强。经营主体在金融服务助力下,添底气、强信心、增后劲,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走高质量发展路子。
    2023-08-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