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依靠生态产业精准脱贫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21





  春日的河南淅川,一库晶莹剔透的丹江水映衬着层层梯田,枝繁叶茂的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在春风中摇曳,绿了山川,乐了果农。

  “真没想到,这山、这水以前是淅川致贫的原因,现在却成了淅川致富的靠山。”原淅川县史志办主任明新胜说。据统计,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夕,淅川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7259元,远低于河南省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

  “守山守水,不能守穷。”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淅川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打造当代“塞罕坝”,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淅川县把生态产业发展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作好短线、中线、长线规划。短线发展食用菌、蔬菜、小龙虾、中药材和光伏及生态助力贷产业;中线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油牡丹等生态林经套种产业;长线依托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老城镇秧田村的梯田里,村民刘根太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在自家的杏李地里劳作:“种果树,学问大着呢。”

  刘根太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利用政府帮扶政策,贷款5万元流转承包20亩荒坡,种植杏李,政府全额贴息,还多次给予技术培训。2017年,刘根太靠种果树脱贫。“今年雨水好,再加上管理到位,杏李园能下果50余吨;加上套种的经济作物和养鹅,净收入15万元以上。”刘根太挺着腰杆,一脸自信。

  在推进高效生态产业发展过程中,淅川县出台多项政策,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使项目跟着基地走、服务跟着产业走。

  与老城镇山水相连,大石桥乡横沟村的贫困户雷铁红今年春节收获了18万元旅游“大红包”。原来,在2016年初,当地政府以“凤凰古寨”破题,依托生态环境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横沟村成立合作社,贫困户以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分红,财政全额贴息,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水是淅川旅游的最大亮点。淅川县以创建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为龙头,构建环丹江湖旅游圈,把贫困户嵌入旅游链条精准脱贫。截至目前,全县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乡村旅游示范园28家、农家乐500家,旅游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接待游客达到500余万人次,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

  如今的淅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村民越来越富。全县已发展软籽石榴、杏李等林果33万余亩,实现四季常绿、季季有花;4年来持续向京津冀豫4省市输水210余亿立方米,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截至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底的69555人减至3004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底的10.66%降至4.8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14元,增幅高于河南省。(夏先清 通讯员 杨振辉)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如何在精准脱贫中争做表率?连平县留谭村还要做好这些方面工作

    如何在精准脱贫中争做表率?连平县留谭村还要做好这些方面工作

    上月初,广东省河源市政府党组成员叶振云来到连平县元善镇留潭村调研,实地了解该村脱贫攻坚、新农村示范村规划建设、 "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 "等工作实施情况。
    2017-10-26
  • 山西:健康扶贫“双签约”助推精准脱贫

    为了解决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不知情、群众就医报销难等问题,山西省日前实施乡村干部、家庭医生团队与全省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双签约”机制,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2017-11-30
  • 发动绿色引擎 决胜全面小康——代表委员热议精准脱贫

    发动绿色引擎 决胜全面小康——代表委员热议精准脱贫

    “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2018-03-20
  • 精准脱贫 攻坚深度贫困

    精准脱贫 攻坚深度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5年来,贫困人口减少6800万,贫困发生率从10 2%下降到3 1%,脱贫攻坚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2018-03-21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