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4万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拔穷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5-31





  如今,在阿娜尔古丽·阿布力米提的母亲看来,女儿真是个“有福”之人:全家住进了县城安置小区的楼房,小两口有稳定工作,孩子们免费上幼儿园和小学……要是在两年以前,她不敢这样想。

  阿娜尔古丽在新疆莎车县叶尔羌河畔长大,2009年嫁到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古再村。这个村落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任由阿娜尔古丽和丈夫阿布力克木·赛买提在干旱的土地里辛勤劳作,一年到头也挣不上多少钱。

  转机来了。2017年,巴楚县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把居住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土地或土地低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进行统一搬迁,安置到县城新建的幸福园社区,为贫困户提供住房、医疗、教育保障。社区还引进服装加工、设施农业等扶贫工厂,对贫困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引导易地搬迁贫困户进城务工或自主创业,确保稳步脱贫“拔穷根”。

  2017年8月,阿娜尔古丽一家4口正式搬进幸福园社区68平方米的安置房。“社区干干净净,楼房整整齐齐。我们住进来没掏一分钱,连天然气入户都是政府补贴的。”不久,她通过技能培训,在社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上班了,丈夫也在巴楚火车站托运部找到了工作,两个孩子分别在家门口的县第三小学和社区幼儿园上学。

  记者从巴楚县幸福园社区了解到,2017年4月以来,巴楚县已分批将来自10个乡镇813户像阿娜尔古丽一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迁移至幸福园社区。社区的水、电、暖、路、气、广播电视、文化广场、幼儿园、服务中心、商业区等配套设施都已投入使用。

  新疆地域辽阔,高山、沙漠、戈壁众多,一些地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问题突出。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十三五”规划启动以来,新疆把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依托小城镇或产业园区、新建移民村、靠近行政村等方式,对16.1万需要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进行安置。截至2018年底,中央和地方共投资83.7亿元,易地安置14万贫困人口,今年还将易地安置贫困户2.1万人。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既“挪穷窝”,又“拔穷根”,新疆还将持续发展扶贫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转自:中国金融信息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幸福新疆,谁都不能缺席:扶贫攻坚吹响冲锋号

    幸福新疆,谁都不能缺席:扶贫攻坚吹响冲锋号

    近年来,新疆各级党委政府、援疆省市、社会力量勠力同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真扶贫,扶真贫,精准发力,实施“十大专项行动”,织牢民生网,在建设幸福新疆的道路上,不让一个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户缺席。
    2017-07-04
  • 新疆攻坚深度贫困打出土地政策组合拳

    近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新疆国土资源系统出台了14项支持脱贫攻坚和社会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对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以保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项目顺利实施。
    2018-04-04
  • 新疆抵边村:定居兴游走出“靠山吃山”致富新路

    新疆抵边村:定居兴游走出“靠山吃山”致富新路

    盛夏时节,地处中哈边境的新疆博乐市小营盘镇明格陶勒哈村正迎来旅游旺季。这个背靠阿拉套山、长期以放牧为生的抵边村探索出融合美景、美食、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致富新路。
    2018-07-31
  • 地理标志商标助力新疆精准脱贫

    2009年,“阿克苏苹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连同“阿克苏红枣”“阿克苏核桃”“库车白杏”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和有效运用,共同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强劲动力。
    2018-09-1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