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将加快构建主配微协同新型电网平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1-1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网坚持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调度管理,规模持续扩大,输送效率稳步提升,保持了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近日在“2025年(第七届)全国电网技术交流会”上介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输变电工程,形成区域电网为基础,区域间异步互联的全国联网格局,有效支撑了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保障了我国每年8000万千瓦新增用电负荷的需求。


  在业内专家看来,“十四五”时期,我国实现从“用上电”向“用好电、用绿电”的跨越。展望“十五五”时期,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电力电子化程度、供需随机性持续提升,电网发展面临安全保供、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等多重挑战。


  “十四五”时期成绩斐然


  刚刚发布的《中国电网工程技术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96.1万公里,同比增长3.5%,变电设备容量达到57.8亿千瓦,同比增长4.9%。2024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投资达到608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3%。


  从输、配电网投资结构看,2014年以来配电网投资已连续11年超过输电网。2024年,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网完成投资2666亿元,同比增长20.5%,110kV及以下配电网完成投资3216亿元,同比增长10.1%。


  “今年1-8月,电网工程完成投资3796亿元,预计全年将超再创新高。”电规总院电网工程咨询院执行院长唐剑介绍,截至2024年底,我国建成投运直流特高压工程20项,输电容量合计约1.6亿kW,线路长度约3.5万公里;建成投运交流特高压工程22项,变电站40座,线路长度约2万公里;目前已形成特高压“20直22交”格局。“截至2024年底,国内在建重点输电工程11项,其中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3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6项,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工程2项。”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平均供电可靠率达99.9%以上,用电报装'三零'服务实现全覆盖。”杜忠明强调。


  未来五年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十五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决胜期,也是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攻坚期,电网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电网承载能力提出极致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年并网装机容量持续高位增长,部分地区已出现“新能源等电网”现象。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对输电通道、主干电网、配电网承载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新能源基地远离负荷中心,需建设更远距离、更大容量的输电通道;另一方面,分布式新能源爆发式增长,配电网需提升开放接入、协调互动能力,传统电网规划与运行模式难以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需求。


  其次,电力系统转型期安全运行风险持续增大。“国外大型停电事故频发,凸显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下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脆弱性。”杜忠明强调,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增强、源网匹配度下降,导致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和压力持续增大。“从国际大停电事故看,大规模新能源并网与电力电子设备广泛应用密切相关,需贯通'发-输-配-用'各层级、各环节安全治理机制,完善源网荷储协同控制体系,防范系统性风险。”


  第三,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和产业升级对供电服务水平提出更高期待。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新能源、精密加工、芯片制造等,均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绿色用能提出更高要求。“电网需提升灵活调节能力、智能化水平和绿色服务能力,满足多元化、高品质用电需求。”杜忠明表示。


  另外,复杂环境与资源约束加剧电网建设难度。《报告》指出,“十五五”时期,西北“沙戈荒”、西南水电等大型能源基地外送需求迫切,但输电走廊资源日趋紧张,甘肃河西走廊、四川大熊猫保护区、长江跨越点位等关键断面资源约束突出。“同时,高海拔、深远海、极寒等复杂环境下的电网建设面临绝缘、施工、防护等世界级难题,需突破地域空白区、施工无人区等超常规建设挑战。”


  未来需构建新型电网格局


  如何在“十五五”时期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电网?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未来五年,电网发展需坚持统一规划建设、协调运行控制、贯通安全治理、创新技术管理的基本思路,加快构建主配微协同的新型电网平台。


  杜忠明建议,未来需要加强各级电网统一规划,一体推进主干电网、配电网和智能微电网发展。“科学规划跨省区输电通道和电力数据工程,构建坚强主干电网网架,筑牢安全保护和清洁能源广域调配基础;增强配电网承载多元开放接入和协调互动能力,强化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纳;因地制宜建设智能微电网,融入终端绿色用能场景,提升电网末端供电可靠性。”


  唐剑补充,还需优化区域电网主网架结构,探索潮流控制等技术提升输电能力,合理控制特高压电网与主网架联系强度,探索立体化组网方案。“针对输电走廊资源紧张问题,要强化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提前预留走廊资源,建立跨行业跨部门协调机制,推广紧凑型、共享型走廊集约化技术。”


  “十五五”时期,我国需聚焦大规模新能源输送、复杂环境电网工程、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推进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报告》认为,在新能源输送技术方面,要加快发展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新型智能输电、全直流组网等技术,研发更高电压等级、更大容量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复杂环境工程技术方面,攻关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地区输电工程设计,突破500千伏高压大容量电缆水下敷设技术;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面,推进数字孪生、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研发电力人工智能大模型“。(记者 苏南)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