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越的营商环境为沃土,滋养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茁壮成长,以强劲的产业集群为依托,驱动科技创新成果硕果盈枝,而持续的创新活力,为产业升级与环境优化注入不竭动力。在银川经开区,这一良性循环的发展逻辑,成为驱动全域发展的生动实践与清晰路径,构筑起“三位一体”、相互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产业体系布新局
作为全市产业发展主阵地,“十四五”以来,银川经开区聚焦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为主导,数字经济、商贸枢纽经济协同发展的“3+2”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力以赴推动园区产业体系全方位升级。
新材料产业硕果盈枝。聚焦光伏材料、工业蓝宝石、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银川经开区已建成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光伏材料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蓝宝石生产基地;中欣晶圆半导体领域大尺寸晶圆、半导体硅部件成为国内外芯片供应链重要配套支撑产业,为打造“中国新硅都”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做大做强。银川经开区重点发展智能铸造、数控机床、新能源装备等,建成了以大型铸钢件、高端精密轴承、工业机器人、大型专业设备等产品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共享3D打印成形工厂为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综合集成技术世界领跑;威力传动高精度风力发电机用减速器零部件广泛供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国内主流厂商;小巨人卧式加工中心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大健康产业沃土生金。立足和挖掘宁夏农产品优势资源,银川经开区先后招引落地蒙牛(特仑苏)、张裕葡萄酒、沃福百瑞、顶津食品等行业龙头企业。沃福百瑞依托先进的枸杞深加工产品生产线,构建了丰富多元的品类矩阵;蒙牛(特仑苏)高端奶年产量4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0%。
数字经济产业乘云而上。依托银川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应用、软件集成等数字经济产业,先后引进人工智能服务器、存储器等算力硬件设备以及美团智慧交通、中电算力、中移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壮大培育数据标注、算法训练等产教研融合业态。
现代物流产业枢纽赋能。银川经开区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和银川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依托公铁物流园重点打造“两中心、一基地、一增长极”,全力发展“一单制”多式联运,稳定运行中欧班列。同时,以建设运营银川国际公铁物流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合作为切入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物流枢纽建设能级,为打造宁夏开放型枢纽经济增长极、宁蒙陕甘毗邻地区核心商贸物流枢纽注入强劲动能。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我们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和银川市'四新产业''三都五基地'发展布局,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要素成本优势,招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落地,全力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助力经开区'3+2'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链韧性不断增强。”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创新强推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银川经开区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创新资源引育,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等,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着力破解企业技术攻关难题,使得园区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含金量”和“含新量”,为园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河数控机床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在加工汽车、船舶等发动机缸体缸套的珩磨机床技术上形成优势,机床主要功能及性能、主要珩磨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内高端珩磨装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隆基宁光仪表创新开发出的成套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服务于用户,企业产品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并远销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威力传动攻克了深远海大型风机偏航、变桨系统关键核心部件研制瓶颈,为我国首台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量身打造了12个偏航驱动和6个变桨减速器,不仅填补了国内大功率海上风电减速器的空白,也让大国重器贴上了“宁夏制造”的标签。
……
不断的创新和投入让园区企业实现了“弯道超车”,也让传统产业实现了“老树发新芽”。截至目前,银川经开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5家,自治区创新型标杆企业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1家,瞪羚企业21家、雏鹰企业59家,自治区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95个,自治区级智能工厂15家、数字化车间24家,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达3.5%,高新技术企业对园区产值贡献率超过70%。
营商环境谋突破
立足新发展阶段,银川经开区将优化营商环境视为区域竞争的核心软实力和战略引擎,致力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园区最鲜明的标识和最持久的吸引力。
“以往办税得带着资料专门到税务大厅办理,来回至少半天。现在根本不用跑到办税大厅,税务局工作人员就上门讲政策,帮企业算好'减免账',贴心的服务增强了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赛马物联科技(宁夏)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自“百日攻坚战”打响以来,园区以惠企和便民服务为导向,全面落实千名干部包千企机制,点对点建立日常沟通制度,零距离倾听企业意见建议,常态化收集整理企业诉求,并及时建立台账清单、制定对策措施,切实形成诉求“一键受理”、服务“一站供给”、发展“一帮到底”的工作闭环。
同时,银川经开区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核心,聚焦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围绕政务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5个维度,通过系统建立政策标签库,探索项目管家制度,提升审批大厅“一站式”服务能力,打通网上办事“最后一公里”,设立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超市等,进一步优化园区服务质效、提高服务水平。
“园区为我们开通了24小时服务热线,只要企业需要帮助,一个电话,很快就有人对接、提供诚心服务。同时,节假日期间经开区领导干部还到企业走访了解发展情况,并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发展难题,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杨苞苞)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