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崛起不是梦——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报告


作者:申培德 张晟福    时间:2013-01-05





作者:兰州大学西部综合研发研究所 申培德 张晟福

中国西部地区通常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对于这些地区,有人用八个字“荒、远、边、穷、大、才、宝、美”来形容。

“荒”即是荒芜;“远”主要是指交通不便;“边”是指边境线漫长,“穷”是指经济相对落后;“大”是指地域广大。西部地区占全国所有行政区域的三分之一;“才”是指西部地区人的基本素质普遍较好;“宝”是说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矿产、林业、动植物等地上地下蕴藏无数宝藏;“美”是指自然环境、自然风光独特。

十八大报告讲得很清楚,西部地区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针的实现,更决定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央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不难看出,作为世纪工程,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绝不会动摇。

发展西部,路在何方?

最新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总结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人口、环境、社会公平等六大桃战,分别是:中国人口三大高峰的相继来临、中国能源和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三农问题的基本解决、中国社会公平的全面实现,充分认识中国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艰巨性。

参与编纂的专家们认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遵循七个原则:始终保持经济的理性增长;全力提高社会发展的质量,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需求;调控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维持、扩大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和生态服务能力,集中关注科技进步对于可持续发展瓶颈的突破,始终调控效率与公平的平衡。这将对今后二三十年发展西部社会经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993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安主持西北五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件事办好了,对于西北经济的振兴将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要集中力量办几件带动全局的大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交通等重点建设上。”

3个月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党政主要领导,在乌鲁木齐召开联席会议,共商西北地区发展大计。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与陕西代表团座谈时指出,我国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何发展中国西部地区经济,搞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关心、世界瞩目的一个重大课题。

“西进”不仅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历史概念,“西进”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开发西部的浩大的运动,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历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二十多年后对东西部发展战略的调整。

“西进”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远的不说明末清初中国历史上就曾经发生了规模巨大的移民浪潮。

据历史资料记载,清代初年四川人口只有62万人,富饶的成都平原的巨大魅力吸引了近500万人,从各地来到四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而正是在这一时期,远在西半球的美国,也发生了“西进运动”。

解放前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挺进大西南,一方面摧毁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同时又给西南地区带来了一大批干部,这一大批干部在西南生了根,并完全融入了这一地区的社会中,这对四川的政权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较好的影响。

这种大批量干部的融入可以称为人才的交往,并由此产生了许多交流优势,而且这种优势通过他们的后代延续了下来。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一片光明,但东西差距的现实使国家在20世纪最后几年里不得不把西部的发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于是在国家宏观的政策向西倾斜的背景下,“西进”又孕育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这次“西进”是西部地区难得的发展机会,国家政策更有利,外部环境更好和自身的条件也更充分了,这充分反应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发展的政策机遇。国家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明确方针和具体政策。

二是带动机遇。三峡工程建设对中国西部是一个重要机遇。三峡工程是一个动态投资达数千亿元的综合大项目,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它必将带动西部相关优势产业的发展。

三是环境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这客观上使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西部市场的魅力使国有资本、民间资本、港台资本、外国资本积极西进,外部环境的改善为西部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四是调整机遇。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重庆设立中央直辖市的决定,对四川实行川渝分治。川渝分治有利于四川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川西地区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行政区划的调整使一副重担两人来挑,为四川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当历史翻开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中国西部,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冲出封闭落后的高原荒漠,日益在中国西部崛起。在世人瞩目的变化中,作为经济大动脉的铁路建设者首当其冲,成为西部崛起的开路先锋。

我国西部的经济起飞,标志着21世纪中国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西部的经济发展。随着中央财力的增强,中央将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加快西部的开发速度。

西部有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制约,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为此,西部应该大力发展以交通运输为中心的基础设施。

同样,要发展工业,没有便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和邮电通信网络,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发展交通运输,不仅是眼下致富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为今后工业发展和经济起飞打基础的大事。

1993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提议,讨论中国西部铁路交通建设问题,他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很快,对长远问题要考虑,中国西部是待开发区,到2050年中国西部要像中国东部那样繁荣发达。

中国铁路专家预言四十年以后,中华大地上将拥有20多万公里铁路,到那时西部版图上至少要比现在增加六、七倍的铁路。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