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在川启用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1-14





6359226187561554452.jpg


  浮起来动起来1月13日上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正式启用。四川日报记者华小峰摄


  ●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此次启用的试验线全长165米,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大载重、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


  ●样车采用全碳纤维轻量化车体、低阻力头型,整体重量达12吨左右,悬浮高度10毫米左右


  ●标志着西南交通大学原创的高温超导磁浮技术首次在大气环境下实现了工程化,有望创造在大气环境下陆地交通的速度新纪录


  1月13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自主制造的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真车试验线在四川启用,标志着我国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研究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高速磁浮是当前世界轨道交通技术的一大“制高点”。高温超导磁浮技术,是实现磁浮车辆高速化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西南交通大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研发。此前,已在实验室内搭建起小载重的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轨道,并运行试验6年多时间。


  此次启用的试验线位于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户外,全长165米。尽管长度还不能满足样车按超600千米设计时速“跑起来”的要求,但却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大载重、高温超导高速磁浮技术工程化,实现了“浮起来、动起来”,对我国构建完整技术体系和标准,实现轨道交通持续领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该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采用全碳纤维轻量化车体、类似“孔雀头”的低阻力头型,整体重量达12吨左右,悬浮高度10毫米左右。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杨丹说,高温超导磁浮技术,具有自悬浮、自导向、自稳定特征,是面向未来发展的一种新制式轨道交通方式。该样车和试验线的启用,标志着该校原创的高温超导磁浮技术首次在大气环境下实现了工程化,有望创造在大气环境下陆地交通的速度新纪录。未来,结合低真空管(隧)道技术,将为轨道交通带来前瞻性、颠覆性变革。时速1000公里的中国版“超级高铁”走进现实,不只是梦。


  该样车和试验线由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中国中车、中国中铁等单位协同攻关、共同研制。(四川日报记者朱雪黎)



  转自: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