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开力量”赋能新发展格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23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8个经开区贡献了四川省12%的实际利用外资、9%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绝大多数经开区贡献了所在市外向型经济的“半壁江山”。这是近日于成都召开的四川省国家级经开区和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工作会议暨专题培训会议透露出的消息。


  据了解,2020年,四川省8个国家级经开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66.2亿元、同比增长6.9%,规上工业总产值7470.4亿元、同比增长7%,财政收入791.1亿元、同比增长6.6%,税收797.9亿元、同比增长15.7%,进出口总额614.9亿元、同比增长19.4%。成都经开区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经开区20强第一方阵,宜宾临港经开区首次进入全国前40强,75%的经开区进入“全国百强”行列。


  此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四川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总结交流经验,研究分析形势,安排部署工作,更好地推动四川省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和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四川省国家级经开区、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园区产业同质化、体制机制不健全、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四川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欣在作指导发言时表示,各国家级经开区要坚定化危为机的信念,善于发挥、培育和塑造制度、模式和产业方面的创新优势,努力促进外资外贸联动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培育现代化产业集群,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不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的全过程,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做好“经开表率”,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经开力量”。


  在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建设方面,刘欣表示,各个合作园区要力争在全省五大经济区实现均衡布局,相关市(州)要围绕合作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强化创新驱动的新载体、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典范”的发展定位,突出差异化发展的总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坚持产业项目为牵引,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国际化的生活场景,将合作园区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示范窗口。


  此外,在培训会上,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省分行、商务部研究院、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有关专家分别围绕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助力园区建设、RCEP和中欧CAI核心规则解析、国家级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践和十四五“期间国家级经开区发展路径建议作了讲解分享,为四川省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和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差异化发展提供助力。(欣然)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四川打造“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格局

    3月10日,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南充市仪陇县举行全省“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场会。会议就如何借助农村电商实现精准扶贫,展开讨论。
    2017-03-21
  • 四川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四川白酒产业将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产业创新、绿色、开放发展,力争到2020年白酒产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支撑饮料食品万亿元产业打造
    2017-03-21
  • 四川多举措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四川老工业基地是指国家“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布局建设、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聚集形成的工业基地,以及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工业城市
    2017-03-22
  • 今年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完成1.8万亿元产值

    近日,四川省科技厅透露,今年该省将组织实施150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 8万亿元,增长9%左右
    2017-03-2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